[实用新型]一种轻型客车及其柴油机催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0219.9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9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陈正江;张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客车 及其 柴油机 催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轻型客车的柴油机催化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柴油机催化器的轻型客车。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升级,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限值要求越来越高。柴油机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HC、CO、NOx、PM等,柴油机催化器用于柴油发动机尾气中颗粒污染物的净化。
如图1所示,现有柴油机催化器包括圆柱形的外壳体101,该外壳体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呈圆锥台形式的前壳体102和后壳体103,前壳体102远离外壳体101的一端通过前端法兰104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通;在外壳体101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柴油机氧化催化器105和颗粒氧化催化器106,两催化器的外侧壁均与外壳体101的内侧壁相贴合;柴油机氧化催化器105和颗粒氧化催化器106采用蜂窝陶瓷或金属丝网材质并在表面涂覆贵金属用于催化反应。
在工作过程中,发动机排出的尾气经连接法兰104的中间孔进入外壳体,并沿轴向依次通过柴油机氧化催化器105和颗粒氧化催化器106,尾气中的CO(一氧化碳)、CH(碳氢化合物)和碳颗粒在流经柴油机氧化催化器,105和颗粒氧化催化器106时被吸附在催化器表面,并在贵金属的催化器作用下发生反应,达到净化排气提升排放等级的作用;图1中箭头方向即为尾气流经柴油机催化器时的气流方向。
但是,上述柴油机催化器中,其颗粒氧化催化器采用径流式,气流沿其轴向流动时,仅能在经过颗粒氧化催化器106时,通过表面吸附污染物进行催化器反应,吸附效率较低,净化效率较差;
并且,蜂窝陶瓷材质的颗粒氧化催化器虽然不易烧蚀,但受到本身材质影响,升温较慢,催化效率较低,而金属丝网材质的颗粒氧化催化器虽然升温较快,效率较高,但是容易因颗粒污染物的堆积突然进行催化反应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引发烧蚀,造成排气堵塞;另外,上述柴油机催化器无法根据环境温度调整排气背压及温度,在低温情况下易发生积碳过多引发催化器堵塞报警。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轻型客车的柴油机催化器,以期提高颗粒氧化催化器与尾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其净化效率,提高过滤精度,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轻型客车的柴油机催化器,以期提高颗粒氧化催化器与尾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其净化效率,提高过滤精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柴油机催化器的轻型客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轻型客车的柴油机催化器,包括圆柱形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端壳体和出气端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氧化催化装置和颗粒催化装置,所述氧化催化装置较所述颗粒催化装置靠近进气端;
所述颗粒催化装置通过支撑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体,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开设有若干通气孔的套筒、设置于所述套筒靠近所述氧化催化装置一端的固定板,和设置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氧化催化装置一端的后挡板;
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具有若干尾气通过孔的反应层,所述反应层的内壁形成内腔,所述套筒的外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并形成外腔,所述固定板封闭所述外腔,且其开设有连通所述内腔与所述氧化催化装置的第一通孔;
所述后挡板封闭所述内腔,且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外腔与所述出气端壳体形成的出气腔。
优选地,所述后挡板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周向的若干支爪,所述第二通孔形成于两所述支爪间的空隙,所述主体部封闭所述内腔,所述支爪固定于所述外壳体。
优选地,所述支爪为三个,且各所述支爪均布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
优选地,所述反应层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金属丝网层、金属纤维层和第二金属丝网层,所述第一金属丝网层、所述金属纤维层和所述第二金属丝网层均具有贵金属涂层。
优选地,所述套筒为网孔结构的不锈钢板弯折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轻型客车,包括发动机和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端连通的柴油机催化器,所述柴油机催化器为如上所述的柴油机催化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02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气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