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频加热系统上极板电压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6301.1 | 申请日: | 2015-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2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金;王昆;朱瀚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杨***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加热 系统 极板 电压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后农产品的射频热处理灭菌杀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频加热系统上极板电压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加热的不均匀性是其大面积商业推广的最大障碍,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射频加热机理、优化射频加热工艺参数,从而提高物料加热后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在模拟分析的过程中,上极板电压值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但是射频加热系统使用的射频波属于高压高频电磁波,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或设备对上极板电压进行测量。上极板电压的确定通常是通过逐步调节预设上极板电压值使实验的温度分布与计算机模拟的温度分布达到一致,此时该预设上极板电压值即为计算机模拟的上极板电压值,但该方法操作复杂且精度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往方法操作比较复杂且精度较难保证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精度高的射频加热系统上极板电压的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射频加热系统上极板电压的测量装置,由电流表2、铜板3、元器件盒4构成;
所述电流表2与元器件盒4之间由屏蔽性较好的导线连接;所述元器件盒4与射频加热系统上极板1之间由刚性的铜板3连接;所述元器件盒4被固定在射频加热系统上极板上方的钢架结构上;所述电流表2被置于射频加热腔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铜板3为厚3mm,宽50mm的紫铜板。
优选的,所述元器件盒4内有测量主要电路;
优选的,所述测量主要电路包括4个电容,5个电阻和1个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电容C1一端连接上极板,另一端与C2串联,电容C2另一端接地,电阻R1和R2串联之后与电容C2并联;
二极管与电阻R2并联,正极接地,负极接在串联的R1和R2之间,电容C3与二极管并联,电阻R3一端与二极管负极相连,另一端连接电阻R4和电阻R5之间,电阻R4另一端接地,电阻R5另一端连接电流表与电容C4组成的的并联电路,电流表负极接地,电阻R3和R4串联后与电容C3并联,电阻R5与电容C4串联后与电阻R4并联,电流表正极接在C4和R5之间,负极接地。
优选的,所述电容C1容值是1pF,电容C2容值是50pF,电容C3和C4容值是10,000pF;
优选的,电阻R1和R2阻值为50kΩ,电阻R3、R4和R5阻值为3.3k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能够迅速准确的完成对射频加热系统上极板电压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要测量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射频加热系统的上极板电压的测量装置,以解决研究射频加热系统加热均匀性与有效性时,如何简便准确的确定出上极板电压这一重要参数值的问题。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射频加热系统上极板电压的测量装置,由电流表2、铜板3、元器件盒4构成;
其中:
所述电流表2与元器件盒4之间由屏蔽性较好的导线连接;所述元器件盒4与射频加热系统上极板1之间由刚性的铜板3连接;所述元器件盒4被固定在射频加热系统上极板上方的钢架结构上;所述电流表2被置于射频加热腔的外部。
该电压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6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级电容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字示波器及其平均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