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车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16090.3 | 申请日: | 2015-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9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楚雄;刘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万通景阖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北辰区天吉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300133 天津市红桥区湘潭道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最常用的短途交通工具之一,自产生至今已经有超过二百年的历史,随着自行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结构细节经历了难以计数的改进。现有技术的自行车产品,由于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减震效果往往不佳,尤其对于长时间骑行或山地骑行而言,由于减震不佳所导致的臀部不适困扰着使用者,相应的影响着产品的使用体验。
现有技术中对自行车产品的减震设计充分考虑了轮胎、车架、鞍座等因素,还开发了专门的自行车避震器。其中通过轮胎的改进提升减震效果受限因素较多,因为轮胎作为自行车与地面的直接接触位置直接影响车速、运动效率等因素;通过改进鞍座往往难以有效释放整车所产生的震动,而增设避震器会显著增加成本,且效果有待提升。车架作为自行车整体的主支撑结构通过其自身的改进实现减震效果可操作性较强。现有技术中以提升减震效果为目的车架改进先例较多,然而效果普遍有待提升,且广泛存在着对材料要求较高、结构不尽合理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行车车架减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五通,下梁,横梁,上立柱,下立柱,立叉,平叉,弓形梁,第一限位弹簧,第二限位弹簧,其中下梁一端、下立柱一端、平叉一端三者通过五通固定连接,下梁另一端与横梁一端铰接,横梁另一端与上立柱一端固定连接,上立柱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弹簧与下立柱另一端连接,立叉一端与下立柱固定连接、立叉另一端与平叉另一端固定连接,弓形梁一端与上立柱固定连接、弓形梁另一端与立叉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弹簧位于下梁与横梁铰接所形成的夹角处。
优选的,上立柱、下立柱、第二限位弹簧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由下梁、横梁、上立柱、下立柱、第二限位弹簧构成的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弓形梁为圆弧形;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弓形梁的半径为弓形梁与上立柱连接点到弓形梁与立叉连接点连线长度的2~3倍。
优选的,所述弓形梁为碳纤维材质。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车架横梁与下梁的固定连接模式改为铰接,与此同时在铰接连接点处增设起限位作用的弹簧部件,该限位弹簧既可以起到限制张开角度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限制闭合角度,也就是说通过该限位弹簧能够将横梁与下梁的夹角限定在某一范围内(其模式类似于带有限位弹簧的钳子夹具)。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的立柱拆分成为两部分并利用弹簧连接,从而形成减震效果。自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强减震作用同时避免鞍座上下摇摆幅度过大,本实用新型增设了弓形梁,当因震动而使上立柱、横梁产生下压作用时,会相应使得弓形梁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向上的张力,从而在有效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避免摇摆幅度过大。
在优选技术方案中:上立柱、下立柱、第二限位弹簧三者位于同一直线可以使得弹簧在直线上伸缩而避免产生扭力,有助于提升弹簧部件的使用寿命;由下梁、横梁、上立柱、下立柱、第二限位弹簧构成的三角形为正三角形是为了使得第一限位弹簧与第二限位弹簧各自伸缩所产生的张力处于同一角度,从而起到协同作用;具体限定弓形梁形状、弧度是考虑到自行车车架常用的材质的屈服强度,在能够提供足够张力的基础上避免材料过度疲劳;限定碳纤维材质是考虑到碳纤维材质无蠕变、耐疲劳性好等优势。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对简单的技术改进实现了突出的技术效果,且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具有突出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五通 2、下梁 3、横梁 4、上立柱
5、下立柱 6、立叉 7、平叉 8、弓形梁
9、第一限位弹簧 10、第二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
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仅用于区别一种元件和另一种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万通景阖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北辰区天吉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市万通景阖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北辰区天吉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6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代步车的把手转收机构
- 下一篇:童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