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1023869.9 | 申请日: | 2015-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 发明(设计)人: | 赵晨;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405/14 | 分类号: | C07D405/14;C09K11/06;G01N21/64;C12Q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酮 荧光 分子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分子探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铜离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生物体新陈代谢中极其重要的催化辅因子,同时对基因表达、蛋白质折叠、神经系统功能化等生化进程起到关键作用。然而,人体中铜离子的含量也有严格的标准,过多过少都会对人体的各项机能造成危害。人体内铜离子失调与许多疾病密切关联,例如曼克氏症、阿森海默氏症、威尔逊氏症、肠胃功能紊乱、以及肾脏疾病。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铜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的使用,然而,由铜离子引起的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报道,水中含铜量达到0.002 mg/L 就会对鱼类产生毒性。铜离子引起的水污染不仅破坏环境,更会严重危害人类及其他动植物的健康,因此开发优良的铜离子探针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人们已提出了多种铜离子检测方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电化学方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大多需要复杂的电器仪表,繁琐的样品制备过程,并且极易受样品背景(杂质、浮游生物、其它金属离子等)干扰。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旨在解决现有铜离子检测方法需要复杂的电器仪表,繁琐的样品制备过程,并且极易受样品背景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其中,具有如下通式I所示的结构:
I
其中:R1为H或CH3;R2为CH3,CH2CH3或(CH2)3CH3。
一种如上所述的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1)、将摩尔比为1:1~1:3的对丙酰胺基临羟基苯乙酮和含R2取代基的苯甲醛加入乙醇中,然后滴加入10~5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10~48小时;将反应液冷却,缓慢滴加10~30毫升的双氧水溶液,室温搅拌3~10小时,用稀盐酸中和,将沉淀过滤干燥,获得中间体A;
(2)、按摩尔比为1:3~1:10加入中间体A和碳酸钾,再加入10~20毫升的丙酮溶液,在冰水浴下,滴入硫酸甲酯,硫酸甲酯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1~1:3,室温搅拌10~48小时,加入30~60毫升的水淬灭反应,经过萃取,干燥和柱色谱分离,得到中间体B;
(3)、将10~30毫摩尔中间体B溶解入甲醇中,加入20~50毫升的盐酸,50~80℃下加热4~10小时,冷却,中和,置于室温中,收集得到沉淀物,沉淀物重结晶,得到中间体C;
(4)、按1:5~1:10的摩尔比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C和含R1取代基的溴甲基吡啶,再依次加入摩尔比为10:1~3:1碳酸钾和碘化钾,最后加入10~30毫升的干燥DMF,反应在60~100℃下搅拌10~48小时,待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析出、萃取、洗涤、干燥得到粗产物,经柱色谱分离得到通式Ⅰ的化合物。
所述的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对丙酰胺基临羟基苯乙酮和含R2取代基的苯甲醛的摩尔比为1:1。
所述的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中间体A、碳酸钾和硫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3:3。
所述的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中间体B的摩尔量为10毫摩尔,盐酸的加入量为20毫升,加热时间为4个小时。
所述的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中间体C、含R1取代基的溴甲基吡啶、碳酸钾和碘化钾的摩尔比为1:10:10:1。
一种如上所述的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的应用,其中,将所述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用于检测活细胞中游离铜离子。
有益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的黄酮染料的黄酮基荧光分子探针是一个方便、快捷、高灵敏度与高选择性的检测方式,不仅可以对重金属污染水源进行分析,也可以在生物体系中得到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黄酮染料DPA-FL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38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