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电动汽车综合热管理参数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1023621.2 | 申请日: | 2015-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H01M10/615;H01M10/613;H01M10/6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张驰;宋志强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 电动汽车 综合 管理 参数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计算电动汽车综合热管理参数的方法 和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直接关系到 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降 低石油消耗、低污染、低噪声的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重要途 径。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兼顾纯电动汽车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优势,在满足汽车动力性要求 和续驶里程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排放,被认为是当前节能和 减排的有效路径之一。
在目前的电动汽车中,电池管理系统针对电池模组执行电池热管理,而整车控制器针 对车内温度执行整车热管理。电池热管理与整车热管理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致冷制热源。
然而,目前的电动汽车缺乏一个统一的综合热管理参数以协调利用整个车辆的能量, 因此现有技术的整车能量利用效率不高。
而且,在现有技术中,受制于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chargeableEnergyStorageSystem, RESS)系统的制冷/制热元件的固定能力,电池模组的充放电性能难以优化,从而还造成 电池模组的性能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计算电动汽车综合热管理参数的方法和装置,从而便于协调 利用车辆能量,并提高整车能量利用效率。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计算电动汽车综合热管理参数的方法,包括:
基于电池模组的最大充放电能力,确定电池模组的传热结构;
基于所述传热结构,确定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热管理参数;
基于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热管理参数和乘员环境热管理参数,确定电动汽车综合热 管理参数。
优选地,所述基于电池模组的最大充放电能力,确定电池模组的传热结构包括:
基于电池模组的最大充放电能力,确定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差需求参数及电池模组的工 作温度需求参数;
基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差需求参数及所述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需求参数,确定电 池模组的传热结构。
优选地,所述基于电池模组的最大充放电能力,确定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差需求参数包 括:
基于电池模组的最大充放电能力,确定电池模组的内部工作电压差最大值;
基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内部工作电压差最大值,确定单体电池的型号;
基于所确定的单体电池型号所对应的电学特性参数,确定所述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差需 求参数。
优选地,基于电池模组的最大充放电能力,确定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需求参数包括:
基于电池模组的最大充放电能力,确定电池模组的内部工作电压差最大值;
基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内部工作电压差最大值,确定单体电池型号;
基于所确定的单体电池型号所对应的电学特性参数,确定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需求参 数。
优选地,所述基于电池模组的内部工作电压差最大值,确定单体电池型号包括下列中 的至少一个:
基于相同剩余电量下的电压一致性参数,选择所组成的电池模组的内部工作电压差小 于所述内部工作电压差最大值的单体电池型号;
基于不同充电电流下的电压特征参数,选择所组成的电池模组的内部工作电压差小于 所述内部工作电压差最大值的单体电池型号;
基于不同放电电流下的电压特征参数,选择所组成的电池模组的内部工作电压差小于 所述内部工作电压差最大值的单体电池型号。
优选地,所述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热管理参数包括: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制冷能 力参数和/或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制热能力参数;
所述基于传热结构,确定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热管理参数包括:
基于仿真方式计算所述传热结构的导热系数,并基于所述导热系数计算满足所述电池 模组的工作温差需求参数及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需求参数的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制冷 能力参数和/或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制热能力参数;或
基于所述传热结构,调试出满足所述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差需求参数及电池模组的工作 温度需求参数的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制冷能力参数和/或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制热能 力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3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天窗自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带有基于行驶时间的控制的暖通空调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