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类矩形盾构正面土压力平衡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18838.4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4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中;黄毅;朱雁飞;黄俊;李刚;王浩;顾嫣;寇晓勇;范杰;李培楠;王旋东;刘喜东;蔡雯俊;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093;E21D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2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连接 土仓 正面土压力 监测主机 矩形盾构 平衡控制系统 矩形盾构机 土压力监测 补偿装置 对称分布 土体改良 推进油缸 注浆设备 螺旋机 土压力 土压 改良 土压力传感器 掘进过程 实时监测 协同控制 转速控制 装置配合 监测 注浆 平衡 | ||
1.一种类矩形盾构正面土压力平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土压力监测装置,包括与类矩形盾构机内部两侧的螺旋机通信连接的监测主机,以及对称分布于类矩形盾构机的土仓的顶部两侧、中部两侧和底部两侧的多对土压力传感器,所述监测主机内预设有控制参数,所述土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监测主机通信连接;
土压补偿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土仓两侧的推进油缸,所述推进油缸与所述监测主机通信连接;
土体改良装置,包括对称分布于土仓内的多个改良区域以及用于对多个所述改良区域分别进行注浆的注浆设备,所述注浆设备与所述监测主机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监测主机内设有与所述土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阈值比较模块和差值比较模块,所述控制参数包括设于所述阈值比较模块中的土压力的设定阈值和设于所述差值比较模块中的土压力的设定差值;
所述推进油缸与所述阈值比较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实时土压力值与所述阈值比较模块中的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在所述实时土压力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推进所述推进油缸,在所述实时土压力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收缩所述推进油缸;
所述推进油缸与所述差值比较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每对土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实时土压力值的差值与所述差值比较模块中的设定差值进行比较,在所述实时土压力值的差值大于所述设定差值时,推进实时土压力值低一侧对应的推进油缸和/或收缩实时土压力值高一侧对应的推进油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矩形盾构正面土压力平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阈值根据盾构土层、隧道埋深计算确定;对称分布于所述土仓顶部两侧的那一对土压力传感器在直线段盾构推进过程中的设定差值小于等于0.02MPa,在曲线段盾构推进过程中的设定差值小于等于0.05MPa;对称分布于所述土仓中部两侧的那一对土压力传感器在直线段盾构推进过程中的设定差值小于等于0.05MPa,在曲线段盾构推进过程中的设定差值小于等于0.1MP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矩形盾构正面土压力平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机与所述阈值比较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实时土压力值与所述阈值比较模块中的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在所述实时土压力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提高所述螺旋机的转速,在所述实时土压力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降低所述螺旋机的转速;
所述螺旋机与所述差值比较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每对土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实时土压力值的差值与所述差值比较模块中的设定差值进行比较,在所述实时土压力值的差值大于所述设定差值时,提高实时土压力值高一侧对应的螺旋机的转速和/或降低实时土压力值低一侧对应的螺旋机的转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矩形盾构正面土压力平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改良区域对称布置在所述土仓的类矩形断面范围内,并与邻近的所述土压力传感器相对应;所述监测主机内设有与所述土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区域比较模块和对称比较模块,所述控制参数包括设于所述区域比较模块中的土压力的设定区域改良值和设于所述对称比较模块中的土压力的设定对称改良值;
所述注浆设备与所述区域比较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位于所述土仓两侧的土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实时土压力值的差值与所述区域比较模块中的设定区域改良值进行比较,在所述实时土压力值的差值大于等于所述设定区域改良值时,增加实时土压力值高一侧对应的改良区域内的注浆设备的注入率;
所述注浆设备与所述对称比较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每对土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实施土压力值的差值与所述对称比较模块中的设定对称改良值进行比较,在所述实时土压力值的差值大于等于所述设定对称改良值时,通过注浆设备对实时土压力值高一侧对应的改良区域内注入水进行改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88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