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酱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4050.6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9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傅宏;王春荣;付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宏 |
主分类号: | A23L13/70 | 分类号: | A23L13/70;A23L1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磨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酱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酱肉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酱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酱肉是指鲜肉或冻肉经过酱腌后得到的肉制品,具有鲜香味美、回味悠长的特点。
酱肉的制作较为简单,一般家庭即可制作出美味酱肉,如 申请号为200610045157.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五香酱肉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将新鲜猪肋条肉切成长16cm、宽10cm的长方肉块,在每块肉的肋骨间用刀戳8~ 10个刀眼,以便吸收盐分和料味;将盐和硝水溶液洒在原料肉上,并在四周膘和表皮上用 手擦盐,放入木桶中腌制5~6h,转入盐卤缸中腌制12h;将腌好的肉块沥去盐卤,锅内放入 老汤,旺火烧开后放入肉块和各种香料,旺火烧开后加入绍兴酒和酱油,用小火焖煮2h,焖 煮1h时翻锅,出锅前半小时加白糖,待肉皮色转变为麦秸黄色时,即可出锅;出锅后,将 肉上的浮沫弹尽,趁热将肋骨拆掉,冷却后即可得到美味的酱肉。传统的酱肉制作方法制出 的酱肉一方面往往需要趁热食用,因酱肉凉食时存在较重的腥味,另一方面其内外肉味不 一致。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酱肉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 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酱肉,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肉87.68~92.09%、食盐2~2.5%、味精0.5~1%、酱油3~4%、糖2~3%、八角0.1~0.3%、桂皮 0.05~1%、灯笼椒0.25~0.5%以及香叶0.01~0.02%。
进一步的,所述酱油为老抽酱油。
进一步的,所述肉包括猪肉、牛肉和鸡肉。
一种如上述所述的酱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料:称取上述重量百分比的酱肉原料;
2)锅煮:将肉放入高压锅中蒸煮,保持沸腾蒸煮35~80分钟;
3)酱制:将上述肉从高压锅中取出,加入食盐、味精、酱油、糖、八角、桂皮、灯笼椒以及 香叶进行酱制,且酱制时间为50~80分钟。
进一步的,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剔骨;
去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酱肉纯天然制作,不含任何防腐剂;肉入味,味道内外 一致;可凉食,无腥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优先选用0℃~4℃、肥脂厚度不超过1.5cm的冷鲜肉为原料,使得到的酱肉 肥瘦相间,不油不腻,回味无穷;同时,0℃~4℃、肥脂厚度不超过1.5cm的冷鲜肉进行酱制 时较易入味,能够有效缩短腌制时间,从而缩短酱肉的生产周期。
在本技术领域中,一般以冷鲜肉、热气肉或冷冻肉为原料制备酱肉,其中,冷鲜肉 是指屠宰后经过24h冷却排酸、始终在0℃~4℃的低温环境下进行加工、配送和销售的 肉,热气肉是指凌晨宰杀、清早上市,不经过任何降温处理的肉,冷冻肉是指屠宰预冷后在- 25℃以下急冻的肉,冷鲜肉与热气肉、冷冻肉具有较大区别,见表1,表1为冷鲜肉、热气肉和 冷冻肉的区别。
表1冷鲜肉、热气肉和冷冻肉的区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宏,未经傅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4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蚌肉丸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高温热风干燥方便面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