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网融合模式下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互动协调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1009458.4 | 申请日: | 201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9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柏德胜;陈光;刘娟;鲁丽萍;邹丹平;庄童;朱博;张强;王明才;欧方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3/28;H02J3/38;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模式 电动汽车 智能 放电 互动 协调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网及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网融合模式下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互动协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国际社会倡导低碳经济和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环境下,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我国低碳经济转型、新能源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实现交通能源全面转型,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解决大气污染、治理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电能替代、推进以电代油、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举措。
国家部委和各地政府近期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电动汽车推广的政策措施,如国务院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到2015年,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规模化推广,其大规模充电势必会增加电力系统负荷水平,特别是随机和无序充电,将大大增加特殊时段电力系统的负荷水平,还会加重局部电网存在的电压降落、支路容量不匹配等,同时带来注入谐波、功率因数降低、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发展和应用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互动协调控制技术,实现车网融合,是降低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电网多样性影响的有效调控手段,是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经济性、兼容性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电动汽车主动参与广域电网互动优化运行、构建电动汽车与电网综合智能调度及共赢机制的基础环节。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互动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外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方面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利用电动汽车实现对电网削峰填谷、频率调节及消纳新能源的控制策略等方面,其中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处于领先地位。1997年,美国特拉华大学首先提出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概念,开展了容量计算和净收益研究,并在2007年10月成功利用单台汽车进行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运行的试验。2009年,德国的DirkUweSAUER等人发表研究成果,表明由电动汽车与控制系统相结合形成的移动存储系统能够部分替代静止存储系统,负荷周期可控制在一秒到一天的范围内。
国内主要侧重于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互动协调控制可行性分析、整体结构的描述及各组成部分功能分析等,集中在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的应用问题、数学模型构建、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策略的总体思路、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策略的理论算法等方面,而对其具体的实现技术则涉及较少。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技术与发展中心是较早开展此项研究的机构之一,于2010年依托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展示了单辆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也开展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的系列研究和试验。
总之,在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互动协调控制方面,国内外目前对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互动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互动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与广义智能用电体系的融合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调控手段,未实现电动汽车同时作为可控负荷和储能单元参与广域电网互动运行,与车联网、能源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超高功率密度充放电、电气化交通智能调度、主动配电网、非接触式充放电等先进技术的结合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车网融合模式下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互动协调控制系统,具备结构划分清晰、运行性能卓越、业务扩展性强、运行维护风险低、可靠程度高、响应速度快、配置模块化、功能智能化等显著有益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车网融合模式下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互动协调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供电设备、互动协调控制设备、充放电设备和电动汽车;其中,
所述供电设备,用于为互动协调控制设备、充放电设备和电动汽车提供供电电源,包括电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
所述互动协调控制设备,用于协调控制供电设备与电动汽车的双向能量信息互动;并与配网自动化设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线监测设备、智能交通设备和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充放电设备,用于实现电动汽车充放电;其包括传导式超高功率密度充放电模块和非接触式充放电设备;
所述电动汽车用于消纳电网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电能,并通过传导式超高功率密度充放电模块和非接触式充放电设备向电网回馈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94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