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高增亮膜辉度的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3468.7 | 申请日: | 201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5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磊;王辉;李恒;张强;万金龙;程晓静;朱用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1/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郭绍华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增亮膜辉度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增亮膜辉度的薄膜。
背景技术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由多种光学膜叠加而成,一般的架构中,自下而上(以向液晶屏方向为基准)依次包括反射膜、扩散膜、增亮膜、增亮膜、扩散膜,这些膜片组合起来的作用是最大效率地利用背光模组中的光能,将光线利用并以最大效率集中投射向使用者方向。常见的增亮膜是由一平板状基板和多个可以汇聚光线的棱镜组成。
增亮膜(如图2)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能正常收卷,一般会在增亮膜所用的基膜上设防粘层。防粘层中含有微米粒子,用于减小增亮膜收卷时的摩擦力、提高收卷时的成品率;同时,防粘层还应有一定的雾度,用于掩盖整个背光模组的瑕疵、弊病。
增亮膜在背光模组中主要的作用是增强背光的辉度,而增亮膜各种结构的设计大多也是为了提高辉度为第一目的。提高增亮膜的辉度除了靠棱镜的结构设计,提高棱镜层的折射率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棱镜层是由UV固化树脂交联而成,提高棱镜层的折射率意味这必须提高UV固化树脂的折射率。但是UV固化树脂一般的折射率在1.48~1.52,提高其折射率,就需要在树脂中引入新的基团,导致的结果是硬度和抗划伤性能变差;而且随着树脂折射率的提高,树脂成本会成倍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增亮膜辉度的薄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提高增亮膜辉度的薄膜,包括透明基材和涂覆在基材两个表面上的接着层,在其中一个接着层上设有防粘层,所述防粘层的折射率为1.38~1.48,并且防粘层中随机分布粒径为2μm~20μm的微粒子。
上述可提高增亮膜辉度的薄膜,所述防粘层是由含有微粒子的涂布液涂覆在接着层上,经紫外光固化形成,涂布液含有的组分及其重量份为:氟改性UV丙烯酸树脂15份~45份,UV丙烯酸树脂5份~20份,光引发剂0.5份~5份,流平剂0.01份~0.5份,微粒子0.5份~5份,有机溶剂15份~40份,含氟溶剂15份~40份。
上述可提高增亮膜辉度的薄膜,所述氟改性UV丙烯酸树脂是折射率在1.34~1.45范围的氟改性(甲基)丙烯酸酯预聚物、氟改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它们的组合物。
上述可提高增亮膜辉度的薄膜,所述UV丙烯酸树脂是4官能度或4官能度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预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它们的组合物。
上述可提高增亮膜辉度的薄膜,所述微粒子选自二氧化硅、聚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稀、聚氨酯、聚丙烯酸丁酯、弹性蜡粉或它们的组合物。
上述可提高增亮膜辉度的薄膜,所述防粘层的厚度为1μm~15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低折射率的防粘层,在这种薄膜上制造增亮膜,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棱镜层,而且会获得更高的辉度。
(2)使用本发明的薄膜来设计增亮膜时,增亮膜的棱镜层可以选择价格更低的普通UV固化树脂,不用选择昂贵的高折射率树脂就可以达到需要的辉度,可以节约化工成本;而且普通的UV固化树脂比高折射率树脂硬度更高,棱镜层的抗划伤性能得到提高。
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的增亮膜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透明基材1;2:接着层;3:防粘层;4:微粒子;5:棱镜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述的接着层可以采用普通的聚酯、聚氨酯等。
为了使防粘层具有低的折射率,所述氟改性UV丙烯酸树脂是折射率在1.34~1.45范围的氟改性(甲基)丙烯酸酯预聚物、氟改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它们的组合物。适合本发明的氟改性UV丙烯酸树脂可以是市售的氟改性脂肪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预聚物、氟改性芳香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预聚物、氟改性聚酯(甲基)丙烯酸酯预聚物、氟纯(甲基)丙烯酸酯或氟改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34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器中布拉格光栅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光学膜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