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冷却方法和冷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97668.2 | 申请日: | 2015-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6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唐碧艳;崔健;严江;赵晓嵩;何思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冷却 方法 冷却系统 | ||
1.车辆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0、预存车辆的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冷却液的理论冷却温度,以及不同工况下所述冷却液达到该理论冷却温度时散热器的理论流通断面积;
S10、判断节温器的阀口是否开启,若是,则进入步骤S20;
S20、获取车辆的当前工况及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处冷却液的当前温度,并判断冷却液的当前温度与理论冷却温度是否相等,若是,保持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不变;若否,则进入步骤S30;
S30、调整散热器的当前流通断面积至其与当前工况下的理论流通面积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0中车辆不同工况下散热器的理论流通断面积确定方法:通过发动机台架热平衡试验来模拟车辆不同工况,并监测不同工况下的冷却液流量、风速以及冷却液温度的变化,计算出各个对应工况下发动机的理论散热量,再通过散热量仿真软件计算出散热器需要匹配的理论流通段面积。
3.车辆的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2)和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散热器(2)的冷却液进口间的节温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检测元件(6),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处的冷却液温度;
控制阀(5),设置于所述散热器(2)内,用于调整所述散热器(2)的流通断面积;
控制单元,预存车辆的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冷却液的理论冷却温度,以及不同工况下冷却液达到该理论冷却温度时散热器(2)的理论流通断面积;
当所述节温器(4)的阀口开启后,所述控制单元获取车辆的当前工况及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处冷却液的当前温度,并判断冷却液的当前温度与理论冷却温度是否相等,若是,保持散热器(2)的当前流通断面积不变;若否,调整控制阀(5)的阀口开度,以使散热器(2)的当前流通断面积至当前工况下的理论流通面积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集成于所述发动机的ECU内。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包括冷却液进箱(21)、冷却液出箱(22)以及连通两者的多个换热管(23),所述冷却液进箱(21)开设有冷却液进口(21i),所述冷却液出箱(22)开设有冷却液出口(22o);
所述控制阀(5)设置于所述冷却液进箱(21)内并将其冷却液流通腔分隔为主流通腔(A)和辅助流通腔(B),所述主流通腔(A)和所述辅助流通腔(B)均通过所述换热管(23)与所述冷却液出箱(22)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22o)开设于所述主流通腔(A)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5)的数量为偶数个,偶数个所述控制阀(5)相对于所述散热器(2)的纵向几何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76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轮增压器控制负载偏差补偿方法
- 下一篇:车用风扇护风装置及该重型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