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2179.X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4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陶玉鹏;曾祥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6;H01M10/66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吕耀萍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及其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动力电池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电 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能源需求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呼声越来 越高,发展电动汽车已是大势所趋。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电池的性 能和使用寿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成本。为保持电池的正常运行、工 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电池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因此,需要将对电池 的温度控制纳入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中。
目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负责对整个电动汽车的温度进行控制,例如, 对电动汽车的车箱温度进行控制,对电动汽车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等。其中, 目前该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冷却装置、与车箱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 热器以及为电池降温的第二换热器,该制冷剂冷却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换 热器的输入端、第二换热器输入端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与第二 换热器输出端的管路连接在一起后,再通过管路与制冷剂冷却装置的输入端连 接。工作时,制冷剂冷却装置将制冷剂输出到管路上,然后该制冷剂被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输入给第一换热器,另一部分输入给第二换热器,该两部分制冷 剂在第一、第二换热器内分别与车箱和电池进行换热后,流回到制冷剂冷却装 置中。
在实施现有技术时,发明人发明现有技术至少包括如下缺点:
因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的管路是连接一起的,导致两个换 热器具有相同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所以为电池调节温度的换热器无法独立 的保持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影响了为电池调节温度能力,有可能降低电池的工 作性能和使用寿命,或者导致电池无法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 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包括:
制冷剂冷却装置、用于与车箱进行换热的第一换热器和用于为电池降温的 第二换热器,制冷剂冷却装置的输出端分与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第二换热器 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压力调节阀和止回阀,压力调节阀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 端与制冷剂冷却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止回阀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 另一端连接在压力调节阀与制冷剂冷却装置之间管路的节点上。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以及用于与第一换热管进行换热的 第二换热管;
第二换热管用于与电池进行换热;
第一换热管一端与制冷剂冷却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止回阀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管是首尾相连的循环回路管,其贴合在电池上,用于 与电池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管;
第二换热管的一端连接第三换热管,另一端连接有循环水泵,第三换热管 的另一端与循环水泵的另一端连接;
第三换热管贴合在电池上,用于与电池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液罐,其一端与第二换热管连接,另 一端与循环水泵连接。
进一步地,制冷剂冷却装置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
压缩机的一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
第一膨胀阀连接在冷凝器与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第二膨胀阀连接在 冷凝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为空调蒸发器,压力调节阀为蒸发压力调节阀。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为水冷换热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 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增加压力调节阀和止回阀,从而使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蒸发压 力完全独立,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各自实现独立的降温效果,第二换热器 可以不受第一换热器内蒸发压力的影响保持在一个较低的蒸发压力,使得经过 第二换热器为电池降温的冷却液有较大幅度的温降,保障了第二换热器与电池 进行热交换的效果,使电池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了电池的高效 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21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气弹簧驱动的汽车座椅托盘式腿托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医疗助力车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