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HC管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79559.8 | 申请日: | 2015-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戴树斌;陈昌;谢宗福;王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艾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4/06;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hc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具体涉及一种PHC管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生产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PHC管桩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建筑基础工程对PHC管桩混凝土的强度、性能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砂是PHC管桩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管桩企业混凝土生产使用的都是天然砂。但是,随着天然砂的长期开采,也导致天然砂的资源日渐枯竭,同时开采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国标GB 13476-2009中明确规定:PHC管桩混凝土可以使用人工砂,其质量应符合GB/T14684的有关规定。细度模数为2.5~3.5之间。目前,一些机制砂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低品位机制砂,其颗粒级配不良,细度模数一般为1.6~2.4及3.5~4.0之间,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石粉含量>5.0%,泥块含量>2.0%,单级最大压碎指标>30%。这样低品位的机制砂,如果在管桩混凝土中使用,会造成混凝土和易性不良、砼料严重离析,产品抗压强度大幅下降,进而严重影响管桩产品质量。管桩企业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使用这些低品位机制砂的。这些低品位机制砂的产生,由于不能对其合理利用,不仅污染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能够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在PHC管桩混凝土中对这些低品位机制砂加以充分合理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天然砂供应不足的现状,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C管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PHC管桩混凝土制备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低品位机制砂完全替代天然砂制备混凝土的技术,以解决天然砂资源紧缺和低品位机制砂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问题。用该方法制备的PHC管桩混凝土,在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等方面完全符合GB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及GB 13476-20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相关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PHC管桩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PHC管桩混凝土由以下组分组成:胶凝材料、增效剂、细骨料、粗骨料、减水剂以及水,所述混凝土的容重为2400~260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所用胶凝材料用量为12~22%,增效剂用量为1.0~5%,细骨料用量为22~32%,粗骨料用量为40~52%,减水剂掺量为0.2%~1.0%,水用量为4.0~7.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PHC管桩混凝土由以下组分组成:胶凝材料、增效剂、细骨料、粗骨料、减水剂以及水,所述混凝土的容重为2450~2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所用胶凝材料用量为15~20%,增效剂用量为2.0~3.5%,细骨料用量为24~30%,粗骨料用量为42~50%,减水剂掺量为0.4%~0.8%,水用量为4.5~6.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胶凝材料为水泥或水泥与掺合料按照1:0.1~0.3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掺合料为矿粉、粉煤灰、硅砂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艾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艾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9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混凝土人行道砖
- 下一篇:一种氧化石墨烯混凝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