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一基质近紫外激发光色可调的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77269.X | 申请日: | 2015-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6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雷芳;肖维勤;施鹰;谢建军;章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59 | 分类号: | C09K11/59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一 基质 紫外 激发 可调 荧光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一基质近紫外激发光色可调的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光LED是继白炽灯、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之后的第四代光源,被公认为21世纪的新型光源。与传统光源相比,白光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发光效率高、节能以及环保等优点,可以应用于移动通讯、城市景观、车灯、信号灯、液晶显示和照明等多种领域。
白光LED实现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将红、绿、蓝三基色LED芯片组装在一起,或者采用多种荧光粉搭配来实现白光。前者价格昂贵,设计复杂,而后者则在混合均匀性和光色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第二种方法是蓝光LED芯片与能被蓝光有效激发的黄色荧光粉(比如商业的Y3Al5O12:Ce)结合,芯片发出的蓝光和荧光粉发出的黄光互补形成白光,由于缺少红色成分,因此实际光源的显色性较差。第三种方法是紫外或者近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或者是单一基质的荧光粉获得白光,其中多荧光粉联用所存在的问题与第一种方法一样,而单一基质荧光粉由于不存在多荧光粉的缺点,因此是当前国内外新型LED用荧光粉研发的主流之一。这种荧光粉的特点在于具有尽可能覆盖可见光区域的宽带发光,即发射光谱中发射峰的半高宽尽量大,并且尽量多峰值分布或者谱峰形状尽量平坦,从而满足白光的色坐标要求、提高显色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用于白光LED的单一基质近紫外激发光色可调的荧光粉。在基质固定的前提下,通过简单调节组分的比例即可获得不同显色性的荧光粉。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一基质近紫外激发光色可调的荧光粉,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的化学组成式为:Ba1-xMg2-ySi2O7:Eux,Gay,其中0<x<1,0<y<1。
一种制备上述的单一基质近紫外激发光色可调的荧光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a. 称量所需金属的氧化物或碳酸盐,混合均匀研磨0.5~12小时;
b. 将步骤a所得混合料在500~900℃进行预烧,保温0.5~24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
c. 在还原气体气氛下,将步骤b所得混合料在900℃~ 1400℃的温度下保温1~36小时后,随炉温自然冷却,即得到单一基质近紫外激发光色可调的荧光粉。
上述的还原气体气氛采用高温下能产生还原气体的物质形成。
本发明提出的荧光粉具有如下优点:所得材料对近紫外光具有高效响应特性,与近紫外LED芯片匹配较好;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可以实现白光发射,并且发光强度高;通过简单调整组分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发光颜色,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要求;荧光粉的化学稳定性好,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易可行,成本低,适合商业化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制备的Ba0.96Eu 0.04Mg1.96Ga0.04Si2O7荧光粉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与BaMg2Si2O7标准粉末衍射谱图的对比结果。
图2为实施例3制备的Ba0.96Eu 0.04Mg1.96Ga0.04Si2O7荧光粉的发射光谱(激发波长300nm)。
图3为实施例3制备的Ba0.96Eu 0.04Mg1.96Ga0.04Si2O7荧光粉与近紫外芯片结合成的LED的发光照片(内图)与色坐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7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微波热解气化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油基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