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鸭支原体培养基及鸭支原体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0317.6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2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宫晓炜;刘永生;陈启伟;郑福英;储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12R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吕玉博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原体 培养基 分离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鸭支原体培养基,由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组成,液体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去离子水,10%的醋酸铊溶液,PPLO肉汤,葡萄糖,蛋白胨,胰蛋白胨,1%的酚红,含L‑谷氨酰胺的CMRL‑1066培养基,灭活的马血清,酵母浸出液,青霉素,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除添加琼脂粉,去掉酚红外,固体培养基其余组分与液体培养基相同。利用上述培养基对鸭支原体分离纯化:在固体培养基上分离菌落,将分离的菌落置于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然后进行液体培养物的过滤、稀释、涂板和挑单菌落增殖的纯化步骤,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得到纯化的鸭支原体。本发明的培养基可促进鸭支原体的生长,且分离纯化鸭支原体的成功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培养基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具体涉及鸭支原体培养基及鸭支原体的分离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鸭支原体(
1964年Robert首次报道从患有窦炎的小鸭中分离出鸭支原体,之后西班牙、美国等国家相继分离到鸭支原体,karpas、Amin等从北京鸭、短颈小野鸭和斑背浅鸭中分离出鸭支原体(Ivanics et al,1988;Poveda et al,1990;Goldberg et al,1995)。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鸭养殖基地,鸭肉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6%;国内学者于1989年和1991年就证实了鸭支原体在我国的存在,而近两年国内有关鸭支原体合并病毒、细菌感染的病例屡见不鲜,给养鸭业造成了重大危害和经济损失,表明鸭支原体感染在我国持续时间已经很久。
鸭支原体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由于其基因组较小,造成基因组中编码氨基酸和辅助因子合成的基因就少,导致支原体生物合成和代谢的能力相当有限;由于支原体属于氨基酸、脂类和某些辅助因子营养缺陷型,很难对环境变化做出调整,仅在特定的环境下生存,因此鸭支原体对体外培养基的选择相当苛刻,需要从中摄取脂肪酸、胆固醇、核酸前体和能量来源等营养成分促进自身繁殖。鸭支原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鸭支原体培养基,该培养基能够用来分离纯化鸭支原体,活菌滴度高,繁殖能力强;本发明还提供应用该培养基分离纯化鸭支原体的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03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