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挂车车位锁及挂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9951.8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1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慧泊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8 | 分类号: | E01F13/08;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金双 |
地址: | 102208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车 车位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位锁,尤其涉及一种挂车车位锁。
背景技术
现有停车场内停车位上的车位锁,一般包括手动型车位锁和遥控型车位锁。其中手动型车位锁是在安装在地面的底座上设置手动抬起或放下的锁臂,锁臂上安装有锁具。使用时,当用户要使用时,手动开锁并将锁臂放平后将车驶入车位;在将车驶出车位时,需要用户下车将锁臂抬起并上锁。遥控型车位锁,在车位锁上安装有信号接收装置以及控制器,用户只要随身携带遥控器即可对车位锁进行操作。
公开号为CN101581158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智能车位锁,包括底座、在该底座上安装有可抬起或落下的挡臂、驱动挡臂运动的电机、控制电路和供电装置,其中,在底座上还安装有可读取RFID标签的读卡器以及可识别车位锁上方是否有物体的红外线探测装置,可自动完成开锁-驶离-上锁的全过程。
上述车位锁都能够解决禁止陌生车辆进入车位的问题,但不能解决车位上的车未经允许逃离车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挂车车位锁及挂车方法,能够通过手持设备远程操作,管理车位上停泊车辆的驶入或使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挂车车位锁,包括挂车车位锁,包括锁基主体、U型锁臂、驱动电机、动力传动机构、状态控制单元,以及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锁臂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锁基主体上,所述驱动电机、状态控制单元和电源模块分别固定在锁基主体上;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分别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U型锁臂;
所述状态控制单元,其通过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动力传动机构控制所述U型锁臂,使挂车车位锁处于起锁状态、落锁状态或挂车状态。
其中,所述动力传动机构采用蜗轮蜗杆机构,将所述驱动电机提供的动力进行水平90°转换,用以提升或下降所述U型锁臂的位置。
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可循环充放电的蓄电池、充电器,以及过载保护电路。
其中,所述状态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控制模块、通讯模块、限位传感器、蜂鸣器,以及LED灯组,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其分别连接通讯模块、限位传感器、蜂鸣器、LED灯组、驱动电机,以及电源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动作,使挂车车位锁处于起锁状态、落锁状态或挂车状态;
所述通讯模块,其用于接收远程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转发给控制电路;
所述限位传感器,通过监测所述驱动电机的工作电流,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反馈电平,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该反馈电平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工作;
所述蜂鸣器和LED灯组,分别接受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向使用者发出提醒与警告。
其中,所述通讯模块为有线网络、红外、蓝牙、WiFi、ZigBee、蜂窝网络、GSM等接口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挂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挂车车位锁置于起锁状态;
2)将挂车车位锁从起锁状态转换为落锁状态;
3)将挂车车位锁从落锁状态转换为挂车状态;
4)将挂车车位锁从挂车状态转换为落锁状态;
5)将挂车车位锁从落锁状态转换为起锁状态。
其中,所述起锁状态是将U型锁臂置于直立于地面的状态。
其中,所述落锁状态是将U型锁臂置于与地面平行紧贴的状态。
其中,所述挂车状态,是U型锁臂与车辆底盘相碰触时所处的角度状态。
本发明所涉及的挂车车位锁及挂车方法,通过远程手持设备发送动作控制指令给所述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将指令传送给驱动电机动作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指令信号翻译可供驱动电机工作的电平信号序列,驱动电机通过动力传动机构带动U型锁臂完成最终的挂车状态。U型锁臂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外力阻碍时,会产生瞬间的过载电流,限位传感器产生锁止信号对驱动电机的工作过程进行干预,产生复位与停止的操作,并伴随LED灯组与蜂鸣器的警示,提醒挂车车锁的异常状态。在车位中泊入车辆后,挂车车锁抬起,执行挂车指令,在此过程中,车锁遇阻挂车,等待泊位缴费完毕后方可进行落锁操作。
本发明所涉及的挂车车位锁及挂车方法,能够同时将车辆驶入车位和驶出车位两个动作都以物理的方式管理起来,优于现有管进不管出的方案,有效防止了泊车位管理中的逃费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慧泊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慧泊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99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撞式隔离带结构
- 下一篇:公路隧道洞口绿色节能防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