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酪氨酸在评估鸡蛋营养价值中的应用及评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44656.3 | 申请日: | 2015-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8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田亚平;侯东军;王海;姜艳彬;王亚姗;王睿男;李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 地址: | 1001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酪氨酸 评估 鸡蛋 营养价值 中的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酪氨酸评估鸡蛋的营养价值以及评估方法,属于 农产品中的畜禽产品营养价值评估领域。
背景技术
酪氨酸(英语:Tyrosine)简写为Tyr或Y,是一种芳香族氨基酸,亦是 20种用来合成蛋白质的蛋白氨基酸之一,它属于非必需氨基酸。酪氨酸比苯 丙氨酸多一个羟基。苯丙氨酸的主要代谢途径产生酪氨酸,苯丙氨酸羟化酶。 代谢障碍会出现苯酮酸尿症(PKU)。酪氨酸转变成儿茶酚胺和黑色素或彻 底氧化分解。人体缺乏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出现障碍,称白化病(albinism)。 酪氨酸与多巴,多巴胺(与帕金森病相关),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合 成有关,在酪氨酸分解代谢过程中,尿黑酸分解受阻可出现尿黑酸尿症。
信号转导中的SH2结构域特异性结合磷酸酪氨酸残基。奶酪(cheese)、 巧克力chocolate)和柑橘类食物(citrousfruit)、腌渍沙丁鱼、西红柿、牛 奶、乳酸饮料、乳酪、动物肝脏、牛肉、酸牛奶、豆类、鱼类等等食物中含 有丰富的酪氨酸。在现有技术中很少使用酪氨酸作为评估食品营养价值的 标志物。
鸡蛋作为人类的日常营养来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鸡蛋中含有大 量的营养物质,其中微量元素,粗蛋白质,粗脂肪,胆固醇,卵磷脂,维生 素B2和维生素A是其主要的营养成分。鸡蛋中的这些营养素有助于增进神 经系统的功能,可增强记忆,防止老年人记忆力衰退;所含的微量元素硒、 锌,维生素均有抗癌作用。所以,经常食用鸡蛋能丰富营养,健身益寿。
现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鸡蛋种类繁多,有规模化养鸡场的鸡蛋,也有粗 放放养蛋鸡产生的柴鸡蛋,还有人工鸡蛋等等,各类鸡蛋的营养价值参差不 齐,而鸡蛋的营养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评估鸡蛋营养价值主要是 通过表征鸡蛋中营养物质成分的含量高低,进而评估营养价值。然而,鸡蛋 中营养化学成分参数较多,同时评估不仅工作量大,且会导致界定标准不一, 因此,亟需一种通过单一物质或组合物迅速表征上述参数的高低进而表征鸡 蛋营养价值。
而鸡蛋的营养价值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饲养方式和 蛋鸡品种。当蛋鸡品种相同时,其营养价值则主要取决于饲养方式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主要以以下两种饲养条件鸡蛋为主:1)粗放养殖型鸡蛋: 指以无污染的农作物作为主要饲料,以地表昆虫等作为辅助饲料,散养鸡 产的鸡蛋,该类鸡蛋是鸡在正常生理环境下产蛋而得到的鸡蛋。其还被称 为山鸡蛋,草鸡蛋,土鸡蛋、柴鸡蛋;2)规模化养殖型鸡蛋:是以人工 合成饲料喂养的鸡下的蛋,一般是机械化规模化养鸡场或养鸡专业户喂养 的鸡下的蛋。然而一些厂商为了提高经济利润,将本是规模化养殖条件下 的鸡蛋标注为柴鸡蛋,因此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区分不同饲养方式的鸡蛋显 得尤为重要。
进一步地,如果能够找到专属性物质用于评估鸡蛋的营养价值,则为市 场上鸡蛋营养价值的评估提供了捷径。
质谱与色谱分离联用技术具有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特点,尤 其针对多种类型及微量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等特性,该技术日渐成为分 析化学领域的重要手段。从现有技术看,尚没有相关的方法将质谱和色谱 联用技术应用于鸡蛋的营养价值评估中。本发明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简 便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评估鸡蛋营养价值的方法、物质及 其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评估鸡蛋营养价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鸡蛋中是 否含有酪氨酸或者酪氨酸含量高低。
其中,该方法是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系统(UPLC)与Q-TOF型
质谱仪(Q-TOFMS/MS)的联用技术对鸡蛋进行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评估鸡蛋营养价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超高 效液相色谱分离系统(UPLC)与Q-TOF型质谱仪(Q-TOFMS/MS)的联 用技术在如下条件下对鸡蛋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46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