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半导体器件性能波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39528.X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3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H01L2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屈蘅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半导体器件 性能 波动 方法 | ||
一种改进半导体器件性能波动的方法,包括: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按照晶圆批次所属工艺流程,派工该批次晶圆到相应机台并执行指定工艺程式;将生产工艺流程中轻掺杂漏离子注入部分优化成自动补偿工艺整合流程,将蚀刻后栅极关键尺寸大小进行分组;针对包含自动补偿工艺整合流程的生产工艺建立栅极蚀刻程式名称列表;按照生产制造执行系统进行栅极蚀刻步骤的派工;在蚀刻机台本身自有系统对该批次晶圆进行自动选片进入反应室之前介入控制程序,实现属于相同批次的全部晶圆都进入相同的蚀刻反应室;在轻掺杂漏极离子注入步骤由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执行自动补偿工艺整合流程,按照栅极关键尺寸所属分组对应的工艺程式进行轻掺杂漏离子注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半导体器件性能波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短沟器件的栅极的最小关键尺寸越来越小,其性能的波动变化控制更加困难。理论上可以针对栅极关键尺寸的变化微调浅掺杂漏区/环形注入(pocket implant)来控制器件性能变化(正向反馈)。但是这个方法在以晶圆批次为单位进行派工的半导体生产线及其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的实际生产中很难实现。原因如下:
首先,栅极刻蚀机台有多个刻蚀反应室(例如3个),并且彼此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偏差。如果按照不同刻蚀反应室的栅极关键尺寸平均值进行浅掺杂漏区/环形注入正向反馈,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
其次,由于8寸厂生产系统是基于批次(lot)而不是像12寸长基于晶圆(wafer),针对同一批次中运行了不同的刻蚀反应室的晶片进行分组,并实行与其关键尺寸相应的离子注入在实际生产中可操作性很小。
再次,如果栅极刻蚀在单个反应室中进行,虽然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以损失产能为巨大代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产能的同时改进半导体器件性能波动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半导体器件性能波动的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对于以晶圆批次为单位进行派工的半导体生产线及其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当晶圆批次至特定工艺步骤时,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按照该批次所属工艺的工艺流程,派工该批次晶圆到相应的机台并执行指定的工艺程式;
第二步骤:对器件有效沟道长度波动控制有更高要求的生产工艺,将该生产工艺流程中轻掺杂漏离子注入部分优化成自动补偿工艺整合流程,该自动补偿工艺整合流程将蚀刻后栅极关键尺寸大小进行分组,并且针对不同组设定相应的轻掺杂漏极离子注入工艺程式;
第三步骤:针对包含以上自动补偿工艺整合流程的生产工艺建立栅极蚀刻程式名称列表;
第四步骤:对栅极蚀刻程式属于所述栅极蚀刻程式名称列表的一个或者多个晶圆批次,按照所述生产制造执行系统进行栅极蚀刻步骤的派工;
第五步骤:在蚀刻机台本身自有系统对该批次晶圆进行自动选片进入反应室之前介入控制程序,该程序控制实现属于相同批次的全部晶圆都进入相同的蚀刻反应室;蚀刻机台的反应室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或者更多。
第六步骤:在栅极蚀刻完成后量测蚀刻后栅极关键尺寸,在轻掺杂漏极离子注入步骤由所述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执行自动补偿工艺整合流程,按照其栅极关键尺寸所属分组对应的工艺程式进行相应的轻掺杂漏离子注入。
优选地,所述栅极刻蚀反应室用于对晶圆的栅极进行干法刻蚀。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器件是其性能对栅极最小关键尺寸波动敏感的短沟道器件。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器件是MOS器件或者CMOS器件。
优选地,器件有效沟道长度要求严格指的是器件有效沟道长度要求被设定为预定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95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现场总线信息传输方法
- 下一篇:自主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