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31882.8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6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强;潘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8 | 分类号: | C22C1/08;C22C21/06;B01D3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铝合金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孔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多孔材料的应用通常取决于其宏观结构(孔的尺寸和整体的孔隙率)以及合金本身所 具有的性能(屈服强度等)。选择合适的合金体系,合理控制材料的孔隙,采用适当的制备 方法即可制得所需性能的多孔材料。
目前对烧结多孔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工艺的优化、成孔机理的探讨、材料性能 的改善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几个方面。其中,就成孔机理而言,已应用在烧结多孔材料制备 方法中的成孔方式主要有:第一,通过化学反应成孔,其原理是基于不同元素本征扩散系 数的较大差异所引起的偏扩散效应,使得材料中产生Kirkendall孔隙;第二,通过原料 粒子物理堆积成孔;第三,通过添加成分脱出成孔。上述几种成孔方式的选择和组合不可 避免的会对多孔材料的孔结构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又会进一步的决定多 孔材料的性能。因此,基于不同成孔方式所生成的烧结多孔材料往往具有差异化的孔结构 和使用性能,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测量,可使得这些多孔材料能够更清楚的被识别和表征。 目前,为了充分的表征多孔材料,本领域通常采用:1)原料成分和含量;2)孔结构,主 要包括孔隙率、孔径等;3)材料性能参数,包括渗透性能,力学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其 中,渗透性能常用流体渗透法测量,力学强度通常用抗拉强度表示,化学稳定性主要用耐 酸和/或碱性能表示。
虽然多孔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但针对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和抗 强碱腐蚀性能依然有待提高。且也存在制备的产品孔隙率较低,并且形成的孔隙多是封闭 的,过滤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孔隙率高且可控、强度高、耐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性的多 孔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孔铝合金材料,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补骨脂4.2-4.5%、铝 70-74.5%、镁10.3-10.8%、锡10.5-15.2%、铊0.005-0.008%、铋0.03-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孔铝合金材料,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补骨脂4.3-4.4%、铝71.5-72.5%、镁10.4-10.6%、锡12.5-13.5%、铊0.006-0.007%、铋 0.04-0.0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孔铝合金材料,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补骨脂4.35%、铝72.099%、镁10.5%、锡13%、铊0.006%、铋0.045%。
所述多孔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补骨脂与铝的预处理:将补骨脂洗净、晾干、粉碎至100-120目,再置入超微粉 碎机中进行超微粉碎处理10-12min,然后将超微粉碎的补骨脂与铝粉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 混合,再加入二者质量2-3倍的环己烷,在45-47℃的温度下进行超声处理45min,超声 功率为700-800W,然后再在62-65℃的温度下搅拌烘干,制得处理后的补骨脂、铝;
2)将镁与处理后的补骨脂、铝混合,搅拌均匀,置入熔炼炉中,在2-2.5h的时间里 从室温升温至425-45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1-1.5h,然后在1-1.5h的时间里从425-450℃ 升温至770-78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0.5-0.8h;
3)按照组分比例,向熔炼炉中加入锡,并搅拌,继续在770-780℃温度下熔炼 0.4-0.45h,同时扒渣;
4)再向熔炼炉中加入铊、铋,并搅拌,继续在770-780℃温度下熔炼0.4-0.45h,同 时扒渣;
5)精炼:温度为710-715℃,时间为20-22min,同时扒渣;
6)浇铸:在710-715℃进行合金浇铸、挤压即得多孔铝合金材料。
所述多孔铝合金材料在制作气体过滤的过滤元件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体为500-600℃的高温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18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混合气体制备多孔金属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铟萃取过程中有机相的除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