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喷墨印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6364.7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8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国;杨志方;鲁琴;王雪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52 | 分类号: | B41M5/52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黎慧华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墨 印刷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喷墨印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喷墨印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数码印刷是将电脑文件直接印刷在纸张上,有别于传统印刷繁琐的工艺过程的一种全新印刷方式。它具有一张起印,无需制版,立等可取,即时纠错,可变印刷,按需印刷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引用于标签、广告牌等的制作。
喷墨印刷是数字印刷的主要发展方向。喷墨印刷油墨分水性油墨、溶剂型油墨和UV油墨。水性喷墨印刷适合于纸张表面印刷和多孔结构上印刷,而在塑料薄膜及制件上,需要采用溶剂性油墨和UV油墨。喷墨印刷油墨具有极低的粘度,才能从形成细小的墨滴,从细小的喷嘴中喷出。同时,喷墨印刷油墨具有较低表面张力,油墨才能在塑料表面铺展,否则,会出现色密度低和条纹现象。
油墨低粘度和低表面张力的特性使油墨在塑料基材上较好的铺展,但是也容易形成扩散和变形,使图案色彩失真和分辨率下降。针对该问题,不少业内人士进行了相关改进,主要提出了在塑料表面印刷油墨接受层,一种油墨接受层是在塑料表面增加一层可喷墨印刷的化学物质,参见中国专利CN1476460A,CN1620369A,CN1642749A,CN1692024A,CN101983133B,CN102497993A,CN103429435A;另一种油墨接受层是在塑料表面增加一层多孔结构,参见中国专利CN101687425B,CN1263501A。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图案色彩失真、分辨率下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技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喷墨印刷薄膜,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包括基膜和涂覆于所述基膜表面的油墨接收层,该油墨接收层表面含有阵列状的凸出结构。
优选地,所述基膜为聚合物薄膜材料,所述材料选自优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氯乙烯;
优选地,所述油墨接收层是达因值大于38的聚合物涂层,所述聚合物涂层选自聚氧乙烯醚、聚丙烯酸酯、聚酯、聚酰胺,所述油墨接收层的厚度为0.1-10微米;
优选地,所述的凸出结构为三角形柱状、矩形柱状、多边形柱状、圆柱状,所述凸出结构的高度为0.1-2微米;
优选地,所述阵列为三角阵列、六角阵列、矩形阵列,其周期为10-20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可喷墨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所述基膜上涂布一层聚合物层作为油墨接收层;
(2)通过电子束刻蚀、激光直写、掩膜版光刻等方式制作微结构阵列的光刻胶版;
(3)通过电铸、复制制备含有所述凹结构阵列的金属母版;
(4)通过热压的方式将金属表面的微结构复制到所述基膜上,形成所述阵列状的凸出结构。
优选地,所述油墨接受层的厚度为0.5-2微米。油墨接受层的厚度与凸出结构有关,太薄不足于压出合适凸出结构,太厚浪费聚合物材料。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1)本发明由于采用的喷墨印刷层具有阵列状的凸出结构,因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油墨在基膜表面快速扩散和流动,避免了印刷文字或图案变形或出现毛刺;
(2)本发明可喷墨印刷的聚合物薄膜适用于多种溶剂型油墨和UV油墨,而其他印刷化学物质的方式只针对特定的油墨;
(3)本发明可喷墨印刷的聚合物薄膜适用于压电喷墨印刷、热发泡喷墨印刷及其他连续喷墨印刷方式。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微结构的俯视图,图1(b)是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不含微结构(a)和含微结构(b)的薄膜印刷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案例一
1.以30微米厚的双向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为基膜,采用网纹辊涂布聚氧乙烯醚溶液(固含量16%),湿涂量5g/m2,得到0.8微米涂层的PET薄膜;
2.采用MicrowriterMLbaby激光直写设备,制备40微米×40微米的方形凹槽光刻胶阵列,凹槽间距为40微米,即周期为80微米的凹槽阵列,凹槽的深度为0.2微米;
3.经电铸,将光刻胶版转为金属镍版(曾祖母版),经多次翻版,得到金属母版(此时镍版表面以凹槽形式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63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板底压花装置
- 下一篇:液体喷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液体喷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