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定管线钢制管后应变时效程度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26271.4 | 申请日: | 2015-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6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30 | 分类号: | G01N3/30;G01N3/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定 管线 钢制 应变 时效 程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运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评定管线钢制管后应变时效程度的方 法。
背景技术
管线钢的制管过程中,成形、水压、扩径等工序均会使管体产生一定量的 变形,制管后则需要对钢管进行外部涂层防腐处理,在三层聚乙烯(3PE)和熔 结环氧粉末(FBE)涂覆前,钢管通常在中频感应炉中进行加热,使钢管外表面 温度达到200~250℃,以便环氧粉末融化,钢管温度可能短时达到200℃左右。 对于碳含量较低的高钢级管线钢,这一加热温度可能导致屈服强度和屈强比的 升高、冲击韧性的下降。这种现象在国外称为strainaging,在国内称为应变时 效。产生应变时效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变形后,钢中产生大量位错,在随后的180~ 250℃低温加热过程中,固溶在晶格中的碳、氮原子沿着最短路径到达位错,并 集中在其周围形成柯氏气团,由此钉扎位错促使强度提高而韧性下降。当预应 变量增大时,材料中的位错密度随之增加,碳、氮原子扩散到位错处的路径缩 短,应变时效程度增加;当提高时效温度时,碳、氮原子将更为活跃的在微挫 处富集形成柯氏气团对位错产生钉扎作用,与此同时,微挫周围过饱和的碳、 氮溶质原子将会碳、氮化合物而沉淀析出,进一步加大应变时效程度。因此, 不同的制管工艺将导致材料发生不同程度的应变时效。
目前,我国用于油气输送用的管线钢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C-Mn钢和 C-Mn-Si钢为主的普通碳钢,强度级别为X52以下,其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第二类是在C-Mn钢基础上引入微量钒和铌,通过相应的热轧和热处理工艺,生 产出的X56、X60、X65级钢板,其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第三类是用V、 Ti、Nb、Mo、B等元素微合金化,采用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相结合的技术,生 产出的X70、X80、X90、X100等高强度管线钢,其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由于不 同种类的管线钢具有不同的成份、组织,即使在相同的制管工艺下,不同种类 的管线钢热涂覆防腐层后,应变时效对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也将有所差 异。
针对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评定,GB/T4160《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 法(夏比冲击法)》通过测定钢经受规定应变并人工时效后的冲击功,将经受与 未经受规定应变并人工时效的冲击吸收功进行比较,得出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 系数,表征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显然,GB/T4160确定的应变时效敏感性系 数仅反映了应变时效造成的冲击韧性变化,而未反映出应变时效对屈服强度的 影响。此外,GB/T4160确定的应变时效敏感性系数也无法反映不同的制管工艺 对应变时效程度的影响。不适用于管线钢制管后的应变时效程度的评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评定管线钢制管后应变时效 程度的方法,既能反映应变时效对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也能反映制管 工艺对应变时效程度的影响。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评定管线钢制管后应变时效程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测定制管原材料和热涂覆后成品管在0℃下的冲击功,计算制管 后冲击功相对于制管前下降的百分比C;
(2)分别测定制管原材料和热涂覆后成品管在室温下的屈服强度,计算制 管后屈服强度相对于制管前上升的百分比D;
(3)将冲击功下降百分比C与屈服强度上升百分比D的乘积作为应变时效 系数δ,其值大小用于反映管线钢制管后应变时效的程度。
进一步,步骤(1)在制管原材料以及热涂覆后的成品管上截取试样样坯, 并加工成冲击试样;通过冲击试验测试制管前后试样的冲击功,最后计算制管 后冲击功相对于制管前下降的百分比C。
进一步,步骤(2)在制管原材料以及热涂覆后的成品管上截取试样样坯, 并加工成拉伸试样;通过拉伸试验测试制管前后试样的屈服强度,最后计算制 管后屈服强度相对于制管前上升的百分比D。
进一步,步骤(1)和步骤(2)中若试样样坯的截取方式为火焰切割,截 取后去除火焰切割造成的热影响区域。
进一步,在制管原材料上分别截取冲击试样和拉伸试样,冲击试样取自板 宽1/4处横向,加工成10mm×10mm×55mm规格全尺寸试样;拉伸试样取自板 宽1/2处横向,加工成宽度为38mm的全壁厚板状试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62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