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改性碳纳米管的进气歧管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5423.9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特新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C09C1/44;C09C3/08;C09C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百伦律师事务所 11433 | 代理人: | 姜莹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改性 纳米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在我国,汽车行业和塑料制造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金属制作的 发动机配件逐渐被以进气歧管为代表的塑料制作的发动机配件取代, 作为发动机最关键的部件之一,进气歧管在汽车行业取得了广泛的应 用,它的核心功能是为发动机各缸提供充分均匀的混合气,是影响发 动机力性和油耗的关键因素。
如何用合适的塑料材料代替现有的金属制作发动机进气歧管,是 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改性碳纳米管 的进气歧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采用改性碳纳米管的进气歧管,包括发动机进气口节气阀1、 进气歧管谐振腔2、多个进气歧管支管3和连接法兰4,各个进气歧 管支管3上端节气阀1与进气歧管谐振腔2连通,各个进气歧管支管 3下部出气口通过连接法兰4分别与各气缸缸盖连接,还包括气轨5 和多个气轨连接支管6,气轨连接支管6与进气歧管支管3一一对应, 气轨5通过气轨连接支管6与各个进气歧管支管3的下端连通;
所述进气歧管支管3为改性碳纳米管,该改性碳纳米管含有以下 组分:碳纳米管,乙二胺,氯化亚砜,浓硝酸,浓硫酸,四氢呋喃, 蒸馏水,无水乙醇。
可选地,所述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管径:10-30nm,纯 度>90%。
可选地,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是被混合酸切割的多壁碳纳米管, 其带有羧基和羟基。
可选地,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与乙二胺接枝,成为一种被改性的 碳纳米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进气歧管支管为改性碳纳米管,提高支管的韧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 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 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采用改性碳纳米管的进气歧管的正面结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采用改性碳纳米管的进气歧管,包括 发动机进气口节气阀1、进气歧管谐振腔2、多个进气歧管支管3和 连接法兰4,各个进气歧管支管3上端节气阀1与进气歧管谐振腔2 连通,各个进气歧管支管3下部出气口通过连接法兰4分别与各气缸 缸盖连接,还包括气轨5和多个气轨连接支管6,气轨连接支管6与 进气歧管支管3一一对应,气轨5通过气轨连接支管6与各个进气歧 管支管3的下端连通。
所述进气歧管支管3为改性碳纳米管,该改性碳纳米管含有以下 组分:碳纳米管,乙二胺,氯化亚砜,浓硝酸,浓硫酸,四氢呋喃, 蒸馏水,无水乙醇。
碳纳米管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组成碳纳米管的C=C共价键是自然界最稳定的化学键,所以使得碳 纳米管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性能。碳纳米管的机械性能及其小的直径 和大的长径比将会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带来更好的增强效果。
本发明使用的多壁碳纳米管,是被混合酸切割的多壁碳纳米管, 其带有羧基和羟基,采用了CVD法生产,多壁碳纳米管与乙二胺接 枝,成为一种被改性的碳纳米管。
优选地,所述的多壁碳纳米管平均直径小于8nm,长度10~30m, 纯度大于95%(通过稀硝酸纯化)。
乙二胺
1,2-二氨基乙烷。分子结构简式为H2NCH2CH2NH2。无色透明的 粘稠液体,有氨的气味。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乙醚。乙二胺为强碱, 遇酸易成盐;溶于水时生成水合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潮气和二氧化碳 生成不挥发的碳酸盐。乙二胺可与许多无机盐形成络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特新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特新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54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T泵喷油器燃油计量系统及其计量方法
- 下一篇:柴油机的燃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