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923276.1 申请日: 2015-12-14
公开(公告)号: CN105432181A 公开(公告)日: 2016-03-30
发明(设计)人: 黄燕芬;朱艳霞;潘春柳;董青松;柯芳;韦坤华;缪剑华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主分类号: A01C1/00 分类号: A01C1/00;A01C1/08
代理公司: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代理人: 靳浩
地址: 530023 广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促进 桄榔 种子 萌发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桄榔是棕榈科桄榔属乔木,花序汁液可制砂糖,髓心提取的淀粉名为桄榔粉,具有无脂、低热能、高纤维等特点,并含有铜、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去湿热和滋补之功能,对小儿疳积、发热、痢疾、咽喉炎症等有辅助治疗的功效,是森林营养食品中之珍品。此外,桄榔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多用途的经济林树种,又是石漠化石山一种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

桄榔野生于石山区,生长缓慢,植株被砍后再无复萌能力。近年来,成片桄榔树已很少见,有的地方几乎濒临灭绝。未见其无性繁殖成功的报道,生产上均用种子进行繁殖。桄榔种子卵状三棱形,千粒重2955.8g。在试验中我们发现桄榔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是存在萌发抑制物,属于生理性休眠。未经处理的种子萌发周期长,萌发率很低,150天的萌发率为35%。种子难萌发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有效利用的严重问题。

目前,生产上解除生理性种子休眠的方法主要是层积、浸种或者赤霉素处理,陆祖正等对桄榔种子的研究表明,80℃温水和赤霉素处理后150天的萌发率为48%和34%,未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因此,亟需一种更有效提高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和能提高种子发芽率等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桄榔种子与湿珍珠岩按体积比为1:3混合均匀,密封后,在10-15℃下层积90天,得到层积后的桄榔种子;

步骤二、将所述层积后的桄榔种子装入牛皮纸袋中后,置于装有干燥硅胶的干燥器中,室温干燥3h,得到干燥的桄榔种子。

优选的是,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所述湿珍珠岩由1重量份的珍珠岩和1.4-2重量份的无菌水混合后制得。

优选的是,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所述干燥器中所述层积后的桄榔种子与所述干燥硅胶的体积比为1:100。

优选的是,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一中将所述桄榔种子与所述湿珍珠岩混合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桄榔种子进行杀菌的步骤,其具体步骤为:

将所述桄榔种子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5min后,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3次。

优选的是,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还包括:

所述步骤一中对所述桄榔种子进行杀菌之后,将所述桄榔种子与所述湿珍珠岩混合之前,向所述湿珍珠岩中加入体积为所述湿珍珠岩体积20-30%的气相白炭黑,其中,一半的所述气相白炭黑吸收有自重10-20倍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另一半的所述气相白炭黑吸收有自重3-5倍的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

优选的是,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还包括:

步骤三、对干燥的桄榔种子进行杀菌,其具体步骤为:

先将干燥的桄榔种子放入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泡0.5min,取出,再放入质量分数为1%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5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3次,得到杀菌后的干燥的桄榔种子。

优选的是,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还包括: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得到的杀菌后的干燥的桄榔种子进行萌发培养,其具体步骤为:

在直径为13cm的培养皿中均匀地铺设厚度为1-2cm的珍珠岩后,向培养皿中加入100-110mL无菌水,再将50粒所述杀菌后的干燥的桄榔种子置于培养皿中,与珍珠岩混合均匀,之后用封口膜将培养皿密封,在30℃下,每天先在光照条件下培养12h,再在黑暗条件下培养12h,连续培养90天。

优选的是,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在步骤四中,还包括:

在所述培养皿中铺设珍珠岩之前,向所述培养皿的底部均匀铺设厚度为0.8-1cm的麦饭石球,并向培养皿中倒入10-15g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倍液,之后在所述麦饭石球上铺设一层与培养皿直径相同的滤纸,珍珠岩铺设在所述滤纸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3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