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芯片及用其进行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9171.9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2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武平;黎海文;刘聪;张涛;蒋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33/579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芯片 进行 内毒素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片主体,其能够在水平方向做离心转动;
内毒素检测装置,位于所述芯片主体上;
其中,所述内毒素检测装置包括:
样品添加装置,其包括加样腔体、与所述加样腔体排气端连接进行排气 的第一流道以及与所述加样腔体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通过 毛细力和离心力将所述加样腔体内的样品输出;
检测装置,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接;所述检测装置 接收并对所述第二流道输出的样品依次进行定量、混合反应和显色检测的处 理;所述检测装置对所述第二流道输出的样品进行定量的同时,通过所述第 一流道进行排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样 品定量装置,所述样品定量装置包括:
第三流道,其通过毛细力和离心力接收所述第二流道输出样品,所述第 三流道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道进行排气;
样品定量腔体,其对所述第三流道接收的样品进行定量填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定量装置还 包括接收所述第三流道内定量填充后多余样品的多余样品存放腔体,所述多 余样品存放腔体连接所述第一流道进行排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试 剂反应装置,所述试剂反应装置包括:
试剂存放腔体;
试剂,其呈冻干状或风干状,所述试剂预先封装在所述试剂存放腔体内;
第四流道,其通过毛细力和离心力将所述样品定量腔体内的样品输送给 所述试剂存放腔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显 色检测装置,所述显色检测装置包括:
显色检测腔体;
第五流道,其通过毛细力和离心力将所述试剂存放腔体内混合反应后的 样品输送给所述显色检测腔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存放腔体的 体积大于所述样品定量腔体的体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品定量腔体、所述试剂存放腔体以及所述显色检测腔体数量相同;
所述样品定量腔体为至少四个:至少两个所述样品定量腔体内存放的试 剂分别是鲎试剂和显色剂,至少两个所述样品定量腔体内存放的试剂分别是 鲎试剂、显色剂以及标准内毒素。
8.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流道的等效直径 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所述第四流道、所述 第五流道。
9.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微流控芯片进行内毒素检测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加样腔体的加样端加入样品;
S2,对微流控芯片进行第一次离心处理,待样品在毛细力和离心力的作 用下充满所述第二流道;
S3,对微流控芯片进行第二次离心处理,待样品在毛细力和离心力的作 用下从所述第二流道进入所述样品定量腔体;
S4,对微流控芯片进行第三次离心处理,待样品在毛细力和离心力的作 用下从所述样品定量腔体进入所述试剂存放腔体;
S5,调整离心的转速使其在±30rpm之间转变,促使样品在所述试剂存放 腔体内与所述试剂充分混合;
S6,对微流控芯片进行第四次离心处理,使得混合后的样品进入所述显 色检测腔体,调整所述显色检测腔体的温度,对混合后的样品进行检测;
其中,转速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第一次离心、第二次离心、第三次离 心、第四次离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
第一次离心的转速是20~60rpm,时间是20~40s;
第二次离心的转速是200~400rpm、时间是60~120s;
第三次离心的转速是800~1000rpm,时间是30-40s;
第四次离心的转速是1300~2000rpm,时间是20~4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917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