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尾渣生产铁精矿联产活性硅酸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5966.2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学益;陈靖之;田庆华;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1/00 | 分类号: | C22B1/00;C01B33/24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杨斌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尾渣 生产 精矿 联产 活性 硅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冶炼尾渣生产铁精矿联产活性硅酸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铜尾渣为冶炼产生的铜渣经破碎、筛分后,将粒度≤12mm的炉渣进行球磨之后进行两 次浮选提取铜后的尾渣。通过之前阶段的处理后,铜尾渣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铁橄榄石、SiO2和CaO,部分Fe3O4、Fe2O3、Al2O3和少量的MgO、K2O、Na2O等,此外还含有Mn、Zn、 Cu、Ti等微量元素。渣中铁的品位一般在40%左右,远大于铁矿石的可开采品位(29.1%), 渣中硅元素含量也高达20%,是理想的硅源。
目前铜尾渣的处理方式除少部分用于水泥工业以外,大部分作堆弃处理。堆积的铜尾渣因 其颗粒较小容易被风吹起造成空气污染,且在自然环境下铜尾渣浸出的有害重金属会污染水 体、土壤,从而影响农业、渔业和林业的生产,并造成经济损失。在水泥混凝土工业中,铜 尾渣主要集中于作为烧制水泥熟料的原料、作为矿化剂、作为水泥混凝土混合材等方面的制 备。这些应用虽然实现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对于铜尾渣的利用仅仅停留在其物理性能上, 而渣中残留的铁、硅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资源化利用率极低。同时,对于铜尾渣的 其他方面研究也比较有限。部分研究者对铜尾渣进行高温还原处理深度提铁,但过程中需要 配入大量的焦粉和氧化钙,且还原温度高达1200~1300℃,能量与物料消耗巨大,同时铜尾 渣中硅组分也未进行有效利用。也有部分学者将尾渣进行1300℃左右的高温焙烧,使用渣中 铁组分转为磁铁矿相选择性富集,再经过磁选将部分铁进行回收。但该方法同样也面临着巨 大的能耗与回收铁硅元素不充分等问题,其原因在于,铜尾渣中铁主要以铁橄榄石 (2FeO·SiO2)、磁性氧化铁(Fe3O4)的物相存在于渣中,且弱磁性的铁橄榄石所占比例较大,因 此磁选法分离硅铁无法实现。而铁橄榄石相因结构致密且熔点较高(1209℃),很难通过现行 技术进行破坏,使其硅、铁相分离,资源化利用率极低。因此在我国现有资源紧缺及环境保 护的严峻形势下,开发铜尾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对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铜尾渣生产铁精矿联产活性 硅酸钙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铜尾渣生产铁精矿联产活性硅酸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铜尾渣与碱混合进行熔炼,熔炼完成后水浸、过滤,得到滤渣I和滤液I;所述滤渣 I经洗涤、干燥得到富铁精矿;
(2)在所述滤液I中加入熟石灰和表面改性剂进行原位改性,得到滤渣II和滤液II,所述滤 渣II经洗涤干燥后得到活性硅酸钙,所述滤液II经蒸发结晶后返回步骤(1)中循环使用。 所述活性硅酸钙又称高分散硅酸钙,表面存在硅氧基和硅醇基官能团,有很强的补强性能, 对橡胶有良好的亲合性和高度的分散性,从而可提高制品的力学强度,显著地提高复合物性 能和使用价值。活化指数表征硅酸钙的表面润属性,水合硅酸钙具有矫情的亲水性,活性硅 酸钙表现为亲油性,活化指数越大,亲油性越好。活性硅酸钙的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单分子膜, 分体分散度提高,使得克力荐空隙减少,吸油值下降。吸油值越低,分散性越好。
上述的铜尾渣生产铁精矿联产活性硅酸钙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表面改性剂 的加入量为滤液I中Si元素质量的1%~10%。
上述的铜尾渣生产铁精矿联产活性硅酸钙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熔炼的时间 为1.5~3.5小时,熔炼温度为500~700℃,铜尾渣与碱的质量比为1:1.0~3.0。
上述的铜尾渣生产铁精矿联产活性硅酸钙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浸出温度为 20~80℃,浸出时间为10~70min,浸出时固液质量比为1:10~25。
上述的铜尾渣生产铁精矿联产活性硅酸钙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熟石灰的加 入量以钙元素计,滤渣I中的硅元素与熟石灰中钙元素摩尔比为1: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59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鼠电缆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双重保护的透射性密封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