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F6密度继电器用乙丙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96542.6 | 申请日: | 2015-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7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高凤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瑞鑫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23/08;C08L83/04;C08K13/06;C08K9/08;C08K3/34;C08K5/5419;C08K5/1575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崇鑫 |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f6 密度 器用 乙丙橡胶 密封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F6密度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F6密度继电器用乙 丙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如化工、电力、冶金、供水等部门,大量使用着SF6密度继 电器,其快速促进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保证SF6密度继电器内气体不会发 生泄漏,保证系统可靠安全运行,已成为人们的重要任务和工作之一。
在SF6密度继电器中包括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结构件,例如,采用橡胶材料 制成的密封圈,在实际应用环境中,这些橡胶材料的密封性能将直接影响SF6 密度继电器的可靠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SF6密度继电器用乙丙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 品耐腐蚀性好,力学性能好,并且制备方法简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SF6密度继电器用乙丙橡胶密封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 包括:乙丙橡胶30-4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0-50份,纳米海泡石改性 聚乙烯20-32份,苯基三甲氧基硅烷1-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2份,有机锡类 催化剂0.2-0.8份,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5-15份,改性超支化聚硅氧烷1-8份, 碳酸钙20-40份,石膏5-15份,二氧化硅20-30份,蒙脱土15-20份,磷酸三 甲苯酯1-4份,聚偏磷酸5-10份,聚磷酸铵8-15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 酚0.1-0.8份,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0.1-0.4份,(2,4-二叔丁 基苯基)亚磷酸三酯0.2-0.9份,PE蜡1-2份,石蜡1-2份,硬脂酸锌0.5-1.4 份,苯并三唑1-2份,3-氨基-1,2,4-三氮唑0.5-1.4份,N,N′-双(亚水杨基) 亚乙二胺1-2份。
优选地,纳米海泡石改性聚乙烯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100份甲苯、 5-10份硅烷偶联剂送入反应器中混合20-40min,加入50-70份纳米海泡石进行 搅拌,搅拌时间为5-10h,搅拌温度为100-120℃,过滤,升温至180-210℃, 加入40-70份聚乙烯、1-4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2份增塑剂搅拌均匀,送入双 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造粒得到纳米海泡石改性聚乙烯。
优选地,改性超支化聚硅氧烷采用如下工艺制备:
按重量份将100份乙醚送入反应器中,加入5-10份氨基化钠,边搅拌边加 入2-7份甲基氢二氯硅烷、10-18份甲基二乙烯基硅烷,甲基氢二氯硅烷的加入 速度为0.1-0.15份/min,甲基二乙烯基硅烷的加入速度为0.5-0.9份/min,全 部滴加完全后继续搅拌3-8h,加入1-2份三乙胺搅拌均匀,以1-2份/min的速 度加入10-15份甲基二乙烯基硅烷,加入完全后继续搅拌2-7h,过滤,蒸除溶 剂,得到预制硅氧烷;
向得到的预制硅氧烷中加入0.1-0.5份氯铂酸,氮气保护下进行搅拌,搅 拌温度为55-65℃,搅拌时间为15-20h,加入5-10份乙醚混合均匀后加入50-80 份乙腈进行沉淀,过滤,干燥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
将超支化聚硅氧烷送入反应器中,用氮气置换反应器中空气至氧气的体积 分数小于0.07%,加入10-15份烯丙醇、1-2份氢氧化钾搅拌均匀,升温至 90-105℃,加入2-7份环氧乙烷、1-8份环氧丙烷进行搅拌,搅拌压力为 0.1-0.5MPa,搅拌时间为3-7h,得到改性超支化聚硅氧烷。
优选地,乙丙橡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纳米海泡石改性聚乙烯的重 量比为32-34:40-44:26-30。
优选地,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过氧化二异丙苯及有机锡类催化剂的重量比 为1.5-2:1.4-1.7:0.3-0.5。
优选地,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与改性超支化聚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0-12: 4-6。
优选地,,碳酸钙、石膏、二氧化硅及蒙脱土的重量比为26-34:10-12:24-26: 16-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瑞鑫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瑞鑫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6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