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可插拔连接器的内部电子元件传走热能的可插拔连接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87515.2 | 申请日: | 2015-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0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A·W·布赫;R·D·米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G02B6/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插拔 连接器 内部 电子元件 热能 | ||
一种可插拔连接器(108),其包括具有内部空腔(132)的连接器壳体(130)。由连接器壳体(130)保持的通信组件(162)包括位于内部空腔(132)内的内部电子元件(128)。热传输组件(160)设置在内部空腔(132)内。该热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热传输模块(204,206),其各自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突起(214,224)。第一和第二热传输模块(204,206)的突起(214,224)彼此交错。第一热传输模块被连接到内部电子元件(128)而第二热传输模块被连接到连接器壳体(130),使得第一和第二热传输模块形成在内部电子元件和连接器壳体之间的热传输路径(2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插拔连接器,其配置为将该可插拔连接器内产生的热能(或热量)传送到该可插拔连接器的外部以耗散到周围环境中。
背景技术
可插拔连接器可以用来将数据和/或电功率传进和传出不同的系统或设备。例如,一个电缆组件(或插头组件)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可插拔连接器,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电缆相互连接。数据信号可以以光信号和/或电信号的形式通过通讯电缆(多个)传输。电力也可以通过通信电缆(多个)传输。每个可插拔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具有与插座组件配合的前端和连接到相应的通信电缆的后端。对于某些类型的可插拔连接器,可插拔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具有在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露出的接触焊盘。在配合操作期间,前端被插入到插座组件的空腔中并以配合方向前进,直到电路板的接触焊盘啮合插座组件的配合连接器的相应的触点。
可插拔连接器的开发人员通常会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是热管理。可插拔连接器内部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会降低性能,甚至损坏可插拔连接器。举例来说,可插拔连接器可以包括电光(E/O)引擎,其被连接到可插拔连接器的内部电路板。电光(E/O)引擎将数据信号从电形式转换为光形式,或者相反。该转换过程会在可插拔连接器内产生大量热量。为了散发热量,可插拔连接器包括接合于E/O引擎并传走热量的热桥。
热桥具有啮合E/O引擎的相应表面的表面。为了确保足够的热传递,可插拔连接器配置为使得一个热垫被压缩在连接器壳体和热桥的相应表面之间。因此,该热垫经由热桥对E/O引擎施加力。然而,这种法向力增加了损坏E/O引擎、内部电路板,或者两者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一种可插拔连接器,其提供了理想的热传输,同时尽量减少损坏内部电子元件的可能性,例如E/O引擎和/或内部电路板。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可插拔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具有配置为与插座组件配合的前端。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内部空腔。由所述连接器壳体支持的通信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部空腔内的内部电子元件。配合端子位于靠近所述前端并与内部电子元件通信连接。热传输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内。所述热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热传输模块,其各自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突起。所述第一和第二热传输模块的突起彼此交错。所述第一热传输模块被连接到内部电子元件,而所述第二热传输模块被连接到连接器壳体,使得第一和第二热传输模块在内部电子元件和连接器壳体之间形成热传输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插头和插座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可插拔连接器的剖视图,其可以与图1的插头和插座组件一起使用。
图3示出了图2的可插拔连接器的放大的剖面图,其中可插拔连接器的一对壳体被分离。
图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形成的第一热传输模块的放大剖视图,其可以与图2的可插拔连接器一起使用。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热传输模块,其与第二热传输模块啮合或配合,以形成图2的可插拔连接器内的热传输路径。
图6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可插拔连接器的剖视图,其可以与图1的插头和插座组件一起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7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按钮的免螺钉式PCB接线端子
- 下一篇:二次注塑成型的耦合器连接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