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身的车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2540.1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7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G·高尔;G·克赖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23K2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身 车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第一异型板件(17)和第二异型板件(19)的组件,该第一异型板件和第二异型板件在彼此搭接的零件法兰(21,23)上通过激光焊接连接部(29)彼此连接,该激光焊接连接部沿焊接加工方向(S)以焊缝长度(lG)延伸。根据本发明,激光焊接连接部(29)由至少两条隔开间距(a)的彼此平行走向的焊缝(31,33)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身的车门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车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身制造中,车门在常见的实际运用中装配有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特别的是车门的环绕侧窗的框部分在框刚性方面必须满足高的要求。
从文献DE 103 17 552 B3中已知一种这样的车门,其中,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在边缘侧具有彼此搭接的零件法兰,并在形成搭接接头的情况下被激光焊接起来。激光焊缝从横截面轮廓上观察例如可以是搭接接头上的角焊缝或I型焊缝或激光钎焊焊缝。从文献DE 10 2004 026 427 A1中已知另一种方法,其中,两个异型板件在形成空心型材的情况下彼此焊接起来。这两个壳状的异型板件具有分别侧向向外部伸出的边缘法兰。异型板件的分别彼此相对的边缘法兰形成对应的搭接接头,在该搭接接头中边缘法兰被激光焊接起来,而且形成侧向相邻于空心型材布置的点焊焊缝。
为了特别在制造车门时满足在框刚性方面的要求,常见的做法是,应用具有提高的材料强度的内部板件和/或外部板件,但是这样做会导致较高的零件成本以及使零件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件,其中,在加工工艺方面以简单的方式产生牢固的焊接连接部,该焊接连接部特别也可以满足在车门的框刚性方面的要求。
上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车身的车门及其制造方法实现,该车门具有窗框,该窗框具有由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构成的空心型材,该空心型材中的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相应为壳状的并具有两个侧向向外部伸出的零件法兰,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的分别彼此面对的零件法兰彼此搭接并形成激光焊接连接部,该激光焊接连接部沿焊接加工方向以焊缝长度延伸,该窗框具有纵向延伸的上部框部件,竖直的框部件连接在该上部框部件上,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的零件法兰分别在内侧的搭接接头区域和外侧的搭接接头区域中借助于激光焊接连接部彼此连接,其中,空心型材布置在两个搭接接头区域之间,在外侧的搭接接头区域中沿着窗框的纵向延伸的上部框部件延伸的激光焊接连接部由两条具有间距的彼此平行走向的焊缝构成,所述两条焊缝设计为点焊焊缝,这种点焊焊缝由焊缝段构成,该焊缝段沿焊接加工方向通过间隙彼此隔开,第一点焊焊缝的焊缝段和第二点焊焊缝的焊缝段沿焊接加工方向观察彼此错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放弃了增大板件的厚度,并且替代地设计有根据本发明的在两个异型板件之间的激光焊接连接部,该激光焊接连接部由至少两条隔开间距的彼此平行走向的焊缝构成。这两条彼此平行走向的焊缝沿焊接加工方向观察以规定的焊缝长度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组件可以在汽车制造中被用于制造不同的车身构件,例如车门、车的舱盖和/或汽车挡泥板,这些车身构件通常由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构成,该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彼此分开地成形,并随后在边缘法兰上被连接在一起,而且形成空心型材。上述整体要求的组件可以尤其优选地作为具有窗框的车门,例如该车门安装在车辆的A柱和B柱之间的区域中。包围侧窗的窗框从横截面上观察是空心型材部件,该空心型材部件通过壳状的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构成,该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相应地具有侧向向外部伸出的边缘法兰。内部板件和外部板件的彼此相对的边缘法兰被激光焊接连接以形成搭接接头区域,而且在中间形成空心型材。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被分为两条激光焊缝的焊接连接部,可以使连接刚性显著提高,而无需另外提高材料强度。
在本发明的技术应用中这两条平行走向的激光焊缝可以在焊接总长度的范围内连续地,即没有中断地延伸。但是在激光焊接过程期间这样做导致局限于搭接接头区域中的两个零件边缘法兰局部产生非常高的热量输入,由此会造成零件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25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