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绿芦笋木质化程度及木质素单体的显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7439.7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0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红;董玉玮;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无锡万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3 | 代理人: | 王传林 |
地址: | 2211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芦笋 木质 程度 木质素 单体 显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绿芦笋木质化程度及木质素单体的显色方法。
背景技术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系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从颜色上分有白芦笋、绿芦笋之别,绿芦笋进行了充分的光合作用,营养价值远远高于白芦笋。其嫩茎味美鲜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及一些功效活性成分黄酮类物质(主要是芦丁)、抗坏血酸、谷光甘肽和其它的酚类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公布为“十大健康蔬菜之首”,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食品。
绿芦笋采收期相对集中,采收季节多集中在4月至7月,采后呼吸旺盛,其品质极易变劣,在常温条件下仅能贮藏2~3d,鲜食供应期短。木质化衰老是限制绿芦笋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木质化是植物细胞分化过程中木质素在细胞壁积累的结果,绿芦笋采收后贮藏期间木质素含量迅速增加,从而导致绿芦笋组织硬度增加,食用品质迅速下降。因此,如何防止绿芦笋的木质化败坏,是绿芦笋采后贮藏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在各种保鲜贮藏技术中,如何对绿芦笋的木质化程度进行判断,一般均是直接对木质素含量进行测定,且测定周期较长,且测定方法较为复杂,不能快速、有效的达到判断木质化程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定绿芦笋木质化程度及木质素单体的显色方法,实现了对木质化程度高效、准确的判定,且方法简单、稳定,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导致的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确定绿芦笋木质化程度及木质素单体的显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切片制作:去除待测绿芦笋的笋尖、根部,于剩下的嫩茎部分取三份0.5cm厚样品分别为样品一、样品二与样品三,随即将三份样品放入用磷酸缓冲溶液配制的4%多聚甲醛溶液中进行固定2小时以上,然后用水冲洗,继而转入30%的蔗糖溶液中固定12小时以上,取出三份样品时将四周的外壁去掉,呈矩形状,用纸吸干水分后分别转至莱卡冰冻切片机制得切片一、切片二及切片三,箱体温度为-23℃,冻台温度为-24℃,另设置一个新鲜绿芦笋的对照切片;
(2)将步骤(1)中切片一用0.5%KMnO4染色5分钟后用蒸馏水漂洗2分钟,于12%HCl中浸泡1分钟后用蒸馏水浸泡1分钟,用29%氨水封片,可见光观察;
(3)将步骤(1)中切片二置于载玻片上,滴加2%间苯三酚数滴,片刻后再滴数滴12%HCl,封片后可见光观察;
(4)将步骤(1)中切片三与对照切片浸入1%的番红水溶液2小时,先后用水和75%的乙醇溶液漂洗,最后用50%甘油封片,可见光观察。
优选地,所述步骤(1)切片厚度均为10-15μm。
优选地,所述步骤(1)样品使用莱卡冰冻切片机切片时均使用OCT包埋剂包埋。
优选地,所述切片均放置于防脱载玻片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样品放入用磷酸缓冲溶液配制的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并在30%的蔗糖溶液中固定12-15小时。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间苯三酚由95%酒精配制,且间苯三酚的滴加量为2-4滴,12%HCl的滴加量为3-6滴。
本发明所述的确定绿芦笋木质化程度及木质素单体的显色方法的优点在于:
1、方法简单,针对于待测绿芦笋切片与对照切片采用番红染色,呈阳性反应为紫色或紫红色,根据染色面积及深度,由此判断绿芦笋维管束中木质化的程度。
2、利用KMnO4对切片一染色,呈阳性反应为黄色或暗黄色的为S-木质素;利用间苯三酚对切片二染色,呈阳性反应为红色或粉红色的为G-木质素。
3、对绿芦笋的木质化程度判定具有稳定高效的优点,所述木质素的显色方法具有简单、准确的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如图1为本实施例中切片一的KMnO4染色图;
如图2为本实施例中切片二的间苯三酚染色图;
如图3为本实施例中切片三A与对照切片B的番红染色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确定绿芦笋木质化程度及木质素单体的显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74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