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生产端氨基聚醚的工艺及其反应器设计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59465.7 | 申请日: | 2015-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5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跃 |
| 主分类号: | C08G65/325 | 分类号: | C08G65/325;C08G65/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生产 氨基 工艺 及其 反应器 设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生产端氨基聚醚的工艺及其反应器设计。
背景技术
端氨基聚醚,又名聚醚胺。端氨基聚醚由于其所含的氨基位于聚醚大分子键端而得名。端氨基尤其是伯氨基,含有活泼氢,反应速度快,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被广泛用做环氧树脂的固化交联剂、反应注射成型聚脲和喷涂聚脲弹性体的主要原料,同时也被大范围用于表面活性剂、饰品胶、水晶胶、风电叶片材料等领域。
由端氨基聚醚合成的弹性体,如各种聚氨酯、聚脲等,其弹性体的物理性能和耐热性能远优于其他同类产品,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耐老化性,可在高水分、高湿度环境下施工和使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如防腐、防渗等领域。
由于缺乏高技术含量的端氨基聚醚生产技术,国产装置基本上采用间歇或半连续化的生产工艺,不仅产品收率低、生产成本高,而且生产不稳定、产品质量波动大,无法与国外产品相媲美。
目前研究比较多的端氨基聚醚合成方法主要有三种:(1)聚醚的直接胺化;聚醚、氨气、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合成端氨基聚醚;(2)聚醚与含氰基化合物反应,引入氰基,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对氰基进行加氢,得到端氨基聚醚;(3)离去基团法;聚醚先与含离去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生成含离去基团的聚醚,然后再用氨取代离去基团,得到端氨基聚醚,离去基团化合物主要有光气、甲磺酰氯、三卤化磷等。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工业上基本不采用离去基团法生产聚醚胺。专利CN201210052388.0公布了一种聚醚胺的制备方法,采用叔丁氧羰基保护醇胺类化合物的胺基,羟基保留;然后在强碱或者双金属氰化物催化下,引发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四氢呋喃或者三者的混合物反应,进行开环聚合;最后在酸性条件下,脱除叔丁氧羰基,得到聚醚胺。此方法合成步骤多,中间原料不易购置且容易污染环境,合成过程中需使用大量的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产物分离非常困难,且生产根本无法连续进行。
第二种聚醚胺的合成工艺,反应条件较温和,如果控制好反应原料的转化率、主产品的选择性等,则产物分离难度不大。专利CN201010295482.X公开了一种聚醚胺的合成方法,采用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首先合成聚醚,然后再与丙烯腈反应得到聚醚腈,聚醚腈再在二茂钛类主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获得产品聚醚胺。此专利所有过程都在反应釜内进行,无法实现连续生产,且二茂钛催化剂成本高。文献“聚醚胺的合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8月第23卷)报道了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第一步用丙烯腈与二甘醇反应合成聚醚腈,确定了最佳的反应工艺条件,然后再以雷尼镍为催化剂,由聚醚腈加氢制取聚醚胺,并探讨了加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此文献确定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工艺条件都只针对间歇反应工艺,不适合连续生产,且加氢所用的雷尼镍催化剂极易在空气中燃料,不仅安全性差,而且与产物分离困难,生产成本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跃,未经王伟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9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链烷基苯基氟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温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