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椒粉中酸性橙添加含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1487.9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6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丽;张裕莹;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辣椒 酸性 添加 含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酸性橙含量的检测,尤其涉及一种辣椒粉中酸性橙添加含 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酸性橙II又名酸性金黄II、金橙II或酸性艳橙GR,俗名金黄粉,是 一种偶氮类人工合成染料,主要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塑料及木制品的 染色,具有强致癌性。我国明确规定,酸性橙II为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 品中添加使用。但由于其具有色泽鲜艳、匀染性好、价格低廉等特点,常 被不法商家用于辣椒及其制品的生产与加工,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极大 的隐患,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辣椒及其制品中酸性橙II的方法。
目前,对豆制品、肉制品、果汁等食品中酸性橙II的测定方法有高效 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和液质联用法。但辣椒制品中酸性 橙II测定报道尚不多见。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 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 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 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该方法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 检测灵敏度高,操作自动化,应用范围广,但分析成本高,没有丰富的实 验经验很难一次完成检测。
薄层色谱法(TLC)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 上,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根据比移值(Rf)与适宜的对照物 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的比移值(Rf)作对比,用以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显色方便,但是该方法的重现性差。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的原理是原子蒸气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而 被激发,受激原子随后通过激发过程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辐射,在一定的 实验条件下,其辐射强度与原子含量成正比。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 高,选择性强,试样量少和方法简单等特点;但其不足之处是应用范围还 不够广泛。
液质联用(HPLC-MS)又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它以液相色谱 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样品在质谱部分和流动相分离,被离子 化后,经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经检测器得到质谱 图。液质联用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 能力,与MS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信 息的优点结合起来,但其难以得到物质的结构信息,主要依靠与标准物对 比来判断未知物,对无紫外吸收化合物的检测还要通过其它途径进行分 析。
以上方法都需要添加各种化学试剂进而从样本中分离出待测物进行 检测,但是分析过程中操作步骤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无法准确 确定检测到的物质一定来源于原样本。并且用以上方法检测时需要用到大 量的试剂进行前处理,过程繁琐,无法做到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辣椒粉中酸性橙添加含量的检测方法,该 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性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辣椒粉中酸性橙添加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
(1)以不同酸性橙含量的辣椒粉作为测试样本,获取各个测试样本 在设定波数范围内的红外吸收光谱;
(2)根据测试样本的红外吸收光谱,提取酸性橙的特征吸收峰的透 射率,获得各个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
(3)建立酸性橙含量与各个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4)获取待测样本在酸性橙的特征吸收峰处的吸光度,根据所述的 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得到待测样品中酸性橙的含量。
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 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组成分子的各种 基团都有自己特定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可以据此实现分子中某些化学键和 官能团的“指纹鉴别”。红外光谱作为分子水平的测试手段,易于实现复 杂混合物体系的成分鉴定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用来研究一个因变量与一组自变量之间的依存 关系的,通过提取酸性橙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处的吸光度,建立酸性橙含量 与各个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再将待测样品的各个相应的吸光度带 入线性回归模型便可得出待测样本中的酸性橙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14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