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49553.9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6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范茂松;刘道坦;于文海;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役 锂离子 动力电池 二次 利用 选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可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标准;步骤2,检测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开路电压、以及多频点交流内阻;步骤3,选取可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本发明提供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只需检测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在静置状态下的气密性、电压和内阻,检测效率高;大大提高了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效率,降低了选择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选择方法,具体讲涉及一种为实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而进行的快速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的规模也日渐扩大,但由于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较高,当动力电池的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容量衰减到额定容量的70-80%),为了确保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续驶里程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就必须对其进行更换。从电动汽车上退役下来的电池,仍具有较高的剩余容量,这些电池经过筛选和重新配组,有可能应用于工况相对良好、对电池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场合,实现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
锂离子动力电池经过了在电动汽车上的长期使用后,电池的性能明显衰退,有的电池可能已经不在具备二次利用的价值,因此,对于退役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需要重新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是否具备二次利用的可能性。
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电池充放电检测、开路电压检测、定频交流内阻检测和交流阻抗测试。充放电检测通常是以电池容量的1/3C倍率,对电池进行3次的充放电循环,这样一支电池测试下来,就需要将近1天的时间,效率偏低;开路电压检测只测试电池的电压,没有将开路电压和电池的荷电状态关联起来,也就不能反映电池是否存在自放电率高或内部微短路的情况,而这两种电池都很有可能造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定频交流内阻通常是测量电池在1000Hz时的内阻,由于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某一频点的交流内阻只能反映电池内部某一段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不能很全面的反映电池内阻的情况;而交流阻抗测试是从高频到低频对电池进行扫描,一个扫描过程,通常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并且扫描设备也很昂贵,这也就增加了检测的成本。因此,传统的电池检测手段存在检测效率低、检测结果不准确、检测成本高等问题。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该二次利用选择方法中的密封性检测只需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开路电压和 多频点交流内阻检测只需几秒钟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减低了成本。通过该方法,可快速选择能被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可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标准;
步骤2,检测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开路电压、以及多频点交流内阻;
步骤3,选取可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可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标准为: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良好、开路电压满足与退役锂离子退役时的荷电状态对应关系、且多频点交流内阻处于设定阈值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通过判断所述步骤2的检测结果选取可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当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开路电压、以及且多频点交流内阻满足所述步骤1中的标准时,判断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可二次利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通过如下方法检测:
A1将电池置于25℃下的气密箱体中;
A2向箱体内注入压缩空气到0.13-0.1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95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固体二次电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废旧铅膏高效脱硫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