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49553.9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6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范茂松;刘道坦;于文海;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役 锂离子 动力电池 二次 利用 选择 方法 | ||
1.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可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标准;
步骤2,检测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开路电压、以及多频点交流内阻;
步骤3,选取可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所述步骤2中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通过如下方法检测:
B1在25℃环境下,对与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同型号的未使用过的电池进行不同容量衰减程度下的开路电压和荷电状态检测;
B2根据步骤B1中的检测结果绘制未使用电池在不同容量衰减程度下,其开路电压与荷电状态的对应关系曲线;
B3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与荷电状态的对应关系曲线、以及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在退役时的容量和荷电状态确定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在退役时的理论开路电压Vt;
B4测量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在退役时的实际开路电压Vr;
B5判断所述实际开路电压Vr与所述理论开路电压Vt的偏差值Vd;当偏差值Vd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0mV时,确定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满足电池退役时开路电压与荷电状态的对应关系;所述步骤2中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多频点交流内阻通过如下方法检测:
在25℃环境下,对与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同型号但不同容量保持率的电池进行交流内阻检测,检测频率范围为10KHz-1MHz;比较不同容量保持率电池在同一检测频率下的交流内阻,以获取电池在不同检测频率下交流内阻随容量保持率的变化范围、以及电池在不同容量保持率下交流内阻随检测频率点的变化范围;选择不同容量保持率中交流内阻方差最大的5个频率点作为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交流内阻检测频点,对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内阻检测;判断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交流内阻是否处于该检测频率点下交流内阻的变化范围内,当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所有检测频率点下的交流电阻均处于对应的内阻变化范围内时,确定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多频点交流电阻处于阈值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可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标准为: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良好、开路电压满足与退役锂离子退役时的荷电状态对应关系、且多频点交流内阻处于设定阈值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通过判断所述步骤2的检测结果选取可二次利用的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当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开路电压、以及且多频点交流内阻满足所述步骤1中的标准时,判断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可二次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通过如下方法检测:
A1将电池置于25℃下的气密箱体中;
A2向箱体内注入压缩空气到0.13-0.15Mpa;
A3根据箱体内部气压变化确定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良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3中通过如下方法确定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良好:测量箱体内部气压,若箱体内部气压在停止注气后的3分钟内未发生变化、或在停止注气后的3分钟内箱体内部气压下降小于或等于0.005Mpa且在3分钟后箱体内部气压不再降低,则确定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气密性良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为体积不超过所述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体积的3倍的六面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连接压力表的接口和连接充气设备的接口;所述接口处涂覆有密封胶,用于加强所述箱体的气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95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固体二次电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废旧铅膏高效脱硫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