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含纳米银水体中微生物活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40027.6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4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易峰;陈桂秋;曾光明;张长;郭志;黄真真;何凯;胡亮;刘微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黄丽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纳米 水体 微生物 活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含纳米银水体中微生物活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物与含纳米银水体混合,得到混合液;加入微生物进行振荡培养,完成对微生物的处理。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能有效抑制水体中纳米银对微生物的危害,提高微生物在含纳米银水体环境中的细胞活性,在处理含纳米银废水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银颗粒对有益微生物毒性作用应用领域,涉及一种提高含纳米银水体中微生物活性的方法,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有机物提高含纳米银水体中微生物活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及催化、光电等性能,尺寸范围在1~100nm间。纳米银的大量使用,使得纳米银不断地被释放到环境中,增加了其对各种生物的潜在风险,尤其是有益微生物。纳米银进入水环境后,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pH、温度、溶解氧、有机物等,这些条件或者物质的存在会对纳米银的迁移、转化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纳米银对微生物的毒性。
以黄孢原毛平革菌为例,黄孢原毛平革菌在重金属处理及堆肥技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处理含有纳米银的水体时,由于纳米银的毒性作用,使得黄孢原毛平革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的影响它对污染物的处理效率。
鉴于纳米银的广泛应用,在实际环境中纳米银的暴露量也随之增加,因此,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对处理含纳米银废水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缺乏提高含纳米银废水中微生物活性的有效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可行、实用性强、不产生其他污染的提高含纳米银水体中微生物活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有机物有效减少了含纳米银废水中纳米银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从而提高了含纳米银废水中微生物的细胞活性,进而提高了微生物处理污染物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含纳米银水体中微生物活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物与含纳米银水体混合,得到混合液;加入微生物进行振荡培养,完成对微生物的处理。
上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有机物包括半胱氨酸、胡敏酸、牛血清白蛋白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上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混合液中半胱氨酸的浓度为1mg/L~100mg/L。
上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混合液中胡敏酸的浓度为1mg/L~100mg/L。
上述的方法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混合液中胡敏酸的浓度为50mg/L~100mg/L。
上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混合液中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为1mg/L~50mg/L。
上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所述含纳米银水体中纳米银的浓度为0.001mg/L~2mg/L。
上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所述微生物为黄孢原毛平革菌、蓝藻或硝化细菌。
上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6℃~38℃,转速为120rpm~150rpm,时间为10h~24h。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
本发明首次利用有机物与纳米银混合,用来控制水体中纳米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毒性效应。通过加入有机物,与纳米银相互作用,使纳米银的稳定性发生变化,影响纳米银在溶液中的状态,从而有效减少纳米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毒害作用,以提高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含纳米银水体环境中的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00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强结合力的自润滑轴承
- 下一篇:无叶风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