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E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30597.7 | 申请日: | 2015-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6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严少继;衷柳生;胡呈欣;邓世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8/16 | 分类号: | H04W48/1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清华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ue 终端设备 接入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UE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基站侧的网元节点中预设用于管理UE终端设备接入的限制策略;获取请求接入基站的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所述网元节点的限制策略判断是否允许所述UE终端设备接入所述基站。通过本发明,能够从基站侧控制UE终端设备的接入,为管控基站覆盖范围内的UE终端设备提供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UE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Small Cell是相对于宏蜂窝提出的,为低功率的无线接入节点,工作在授权的或者非授权的频谱,可覆盖10米到200米的范围。SmallCell类基站一般设计为在小范围内使用,具有基站容量小、发射功率低、覆盖范围小、部署方便、价格低等特点。
目前,对于基站限制管理接入UE终端设备的方法主要是在核心网中的相关节点实现,这些节点负责空闲模式的UE终端设备的跟踪与寻呼控制,通过与用户归属服务器的信息交流,核心网中的相关节点还能完成用户验证功能,其内部的非接入层信令终端也负责生产和分配用户终端设备的临时身份,通过检查用户UE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确定是否给该设备提供通信服务。
可见,现有方式中,基站正常提供服务的情况下,UE终端设备接入管理是由核心网侧进行控制的,并不能从基站侧进行UE终端设备接入管理。由于SmallCell类基站通常在类似于家庭或者小型商业机构的小范围内布网使用,且该类基站的容量限制的特点,若基站的使用者或者管理者无法从基站侧管理UE终端设备的接入,必然给管控基站覆盖范围内UE终端设备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的UE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从基站侧控制UE终端设备的接入,为管控基站覆盖范围内的UE终端设备提供了方便。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UE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在基站侧的网元节点中预设用于管理UE终端设备接入的限制策略;
获取请求接入基站的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所述网元节点的限制策略判断是否允许所述UE终端设备接入所述基站。
优选的,所述获取请求接入基站的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
通过DCCH传输方式获取请求接入基站的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优选的,通过DCCH传输方式获取请求接入基站的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
在与请求接入基站的UE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过程中,获取所述UE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条DCCH消息,解析该DCCH消息得到所述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若所述RRC连接过程中未得到所述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则在所述RRC连接建立完成后,基于DCCH向所述UE终端设备发送获取设备标识的请求消息,以及接收所述UE终端设备返回的回应消息并解析得到所述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优选的,所述基于DCCH向所述UE终端设备发送获取设备标识的请求消息之后还包括,
启动一定时器;
在所述定时器的设定时钟到来时,如果未得到所述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所述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记为空值;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所述网元节点的限制策略判断是否允许所述UE终端设备接入所述基站之前,还包括:
判断UE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是否为空值;若是,确定为允许所述UE终端设备接入所述基站;若否,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所述网元节点的限制策略判断是否允许所述UE终端设备接入所述基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0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