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随车充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23890.0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7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荣 |
主分类号: | H02K7/02 | 分类号: | H02K7/02;H02K53/00;H02K7/116;H02J7/00;B60L11/18;B60L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充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随车充电机”。
背景技术
在全球步入低排放绿色能源时代的当今,汽车车辆尾气是排放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开发用电动车辆来代替燃油汽车实现减排,但如今电动车辆的发展受它电能量的限制而制约,目前最有代表性是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的汽车,在这种车上配置‘飞轮电池’机械机构,它实质上是依据其古老的机械“飞轮储能”原理设计的。据有关资料知悉,美国航天航空局为了解决太空中人造卫星上的设备电源问题,首先应用其原理设计了‘串联式飞轮电池’,用它当作人造卫星电源设备,从此以后,人们习惯简称为“飞轮电池”,它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基本特征是:1)在每分钟3-5万转的“超高速运转”。2)飞轮必须要求用“复合材料”(一般的钢铁材料无法使用)。3)必须配用“二组磁悬浮支承”。4)必须有对飞轮进行控制的“电力电子装置”。5)必须用有“集成驱动的电动机/发电机”(一般的电机无法使用)。6)必须在“长时间保持真空”的技术状态。由于这些技术特征决定了在实施它时,必须满足有高度的控制技术和选用特殊新材料及不计制造成本等的实际要求。实际上当前混合动力汽车上就是完全采用了美国“飞轮电池”的技术方案,所以该设备市场售价达人民币5万以上,但现在想把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纯电动车上是既不科学又不合理的,或者说存在着上述那些不足与缺陷的。除外;还有我已在申请中的发明专利“自充电式电动车”技术方案,它是依据电动车辆驱动电机“一机两用”的原理技术实现的,虽说该技术方案已经做到了车辆电能回收最大‘比功率’达70%左右,但对车辆总电量而言还是越跑越少的,因它毕竟没有外界新电能补充设备。对此我为了克服上述缺陷问题,精心设计一种“电动车随车充电机”的技术方案,让电动车辆跑得更长远,更环保,更绿色。
发明内容
我的设计理念是:1)采用机械“飞轮储能”原理,打破飞轮电池一次性启动的常规设计方案,实行人为许多次启动:因该设备的使用者不是用在远离人际的太空卫星或没有储能电池组的燃油汽车上,它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车辆行驶者依据它的实际状态进行随时随地启动机器,该机器正常时为季启动或每月每周每天启动即可。2)以解决车辆充电技术实际效果出发,省去不必要电力电子设备机构,让它工作在低速区间:即飞轮为3000转/分左右,电机工作在1500转/分左右。3)采用常规材料和常规部件,有效降低机器制造成本:摆脱制造飞轮,轴承,电机等部件必须选用新型特殊材料的难题。现按我方案制造,如一台“电动自行车”上的充电机,只须500元以下的造价即可实现。4)充分利用我发明的“自充电式电动车”电池配置专利技术,在这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同样能发挥‘自充电’功能的作用,再加‘随车充电机’新电能的补给,让这二项专利技术合为一体,实现电动车辆续电无限给力,做到了上路无须为车辆电量不够用的担忧,从此以后彻底摆脱了寻找充电站的烦恼,实现了车辆电能自给自足,或者说,从此诞生了一种一次性运行机制的纯绿色电动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设计了“单向单承双飞轮”机构,如图2,图3所示。二设计了“并联式传动发电机”机构,如图4所示。三设计了“内外防震与散热器”机械,如图4所示。四设计了‘工作电池组和充电电池组转换电路’,简称‘电池组转换电路’。五设计了“启动电路和充电自动保护电路”的构成,如图7所示。所述设计方案述说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荣,未经朱建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3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