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域内绿化带智能洒水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22436.3 | 申请日: | 2015-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9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龙华;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25/16 | 分类号: | A01G25/16;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内 绿化带 智能 洒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内绿化带智能洒水方法,属于绿化灌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绿化带作为都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能滞尘减噪,净化、美化环境,且能有效的诱导司机的视线,消除视觉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城市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目前,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和水资源压力的日益加剧,如何高效率的利用水资源并最大化的发挥科技效益,成为了当今各行各业的所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城市绿化带的洒水灌溉作为一个高耗水产业,其不仅水资源能耗高,且配套的洒水装置多智能化程度低,工作效率差,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现有的有关绿化带洒水的相关专利,比如申请公布号:CN102577914A,申请者设计的绿化带洒水装置,在该专利中申请者通过采用测距仪和可控角度的喷头,有效避免了水资源的外洒;比如申请公布号:CN104005357A,申请者设计的一种多功能洒水车,在该专利中申请者在传统洒水装置考虑到了灭虫情况,添置了药壶。但在以上专利中,均没有涉及到根据植物的不同品种设定浇水量,且通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绿化带内植物品种进行智能识别,并根据智能识别的结果精确灌溉,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区域内绿化带智能洒水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区域内绿化带智能洒水方法,首先,针对区域内绿化带中所有品种的植物,建立植物信息数据库;其次,建立图像识别模板库;然后,进行现场图像采集,并将采集的图像传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根据综合处理的结果向执行单元发送相关指令;最后,执行单元执行接收到的指令。
具体步骤为:
Step1:建立植物信息数据库:收集区域内绿化带中的所有品种植物的信息,根据植物品种的不同,通过查阅资料设定其浇水量xi、营养液配比率并登记存储以上信息,建立植物信息数据库;
Step2:建立图像识别模板库:首先,采集区域内绿化带中所有品种植物的叶片图像;然后,基于Matlab软件平台,依次对采集的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并对数字图像处理的结果进行标识存储;登记存储以上信息,建立图像识别模板库;
Step3:现场图像采集;在对区域内绿化带实际洒水的过程中,采用摄像头对绿化带中植物的叶片进行图像采集,并将现场采集的图像实时传送到控制中心;
Step4:综合处理:
Step4.1:控制中心接收到现场采集的图像后,对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并调用图像识别模板库中的数据,通过模板匹配,对当前现场采集的图像进行智能识别:
1、识别出现场采集的图像中没有植物,则控制中心向执行单元发出停止洒水的指令;
2、识别出现场采集的图像中植物的品种,则控制中心调用植物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并通过建立模型计算出营养液剂量;最后,控制中心将被识别的植物的浇水量xi、营养液剂量pi发送到执行单元;
(1)建立营养液剂量计算模型;
式中:pi表示营养液剂量,表示营养液配比率,xi表示浇水量;
(2)针对当前现场采集图像的中的被识别的植物,控制中心将浇水量xi、营养液剂量pi及洒水指令发送到执行单元;
Step5:指令执行:执行单元根据接收的指令执行指令内容。
1、执行单元接收到停止洒水的指令后,则关闭阀门,停止洒水;
2、执行单元接收到浇水量xi、营养液剂量pi及洒水指令后,则按量取出实际浇水量xi、营养液剂量pi,且搅拌均匀后,进行喷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专利通过建立植物信息数据库、图像识别模板库,并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实现了对区域内绿化带中植物的品种的智能识别;并针对智能识别的结果,实现了对绿化带中不同品种植物的浇水量、营养液剂量的精确计算及精确灌溉。
2、本发明专利针对现有绿化带洒水装置智能化程度低,工作效率差,水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科学的解决方案,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有效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实现了针对绿化带的智能化洒水,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对智能化洒水解决方案做出了探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24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垃圾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双重物理量传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