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脱氮功能的多循环式自回流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11583.0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7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简丽;陈学平;姚嘉林;王本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环科宏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C02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功能 循环 回流 小型 生活 污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具备脱氮功能的多循环式自回流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水量调节区(1)、生化处理区(2)和沉淀区(3)三部分组成,所述的生化处理区(2)为好氧生化反应区,而所述的水量调节区(1)为缺氧区,污水通过在两区的多次循环,从而实现多次的脱氮效果,其中,
所述的水量调节区(1)内设有提升泵(1-1)、格网(1-2)、回流装置(1-3)及进水口(1-4),所述的进水口(1-4)设置在水量调节区(1)的一侧池壁上部,所述的格网(1-2)设置在该进水口(1-4)处,所述的回流装置(1-3)设置在格网(1-2)所在水量调节区(1)一侧池壁上部的另一端,该提升泵(1-1)将待处理污水提升到较大的生化处理区(2)一端的进水堰内(2-4);
所述的生化处理区(2)内设有曝气装置(2-1)、出水堰(2-2)、回流堰口(2-3)、进水堰(2-4)及生物填料(2-5),所述的曝气装置(2-1)设置在生化处理区(2)的底部;所述的回流堰口(2-3)与回流装置(1-3)相接且设置在水量调节区(1)和生化处理区(2)共用的内池壁上部的一端,而所述的进水堰(2-4)设置在水量调节区(1)和生化处理区(2)共用的内池壁上部的另一端至生化处理区(2)与沉淀区(3)共用的内池壁,该进水堰(2-4)的底部具有多个开孔,所述的出水堰(2-2)设置在生化处理区(2)和沉淀区(3)共用的内池壁上部的一端至沉淀区(3)的外池壁并与回流堰口(2-3)位于同一侧,该出水堰(2-2)底部具有多个开孔,所述的生物填料(2-5)放置于生化处理区(2)内;
所述的沉淀区(3)的外池壁上设有出水口(3-1);
当回流装置(1-3)开启时可使生化反应后污水自回流进入水量调节区(1),处理后污水通过该出水堰(2-2)底部开孔流入沉淀区(3)。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具备脱氮功能的多循环式自回流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出水堰(2-2)的堰口顶部与回流堰口(2-3)顶部等高,该出水堰(2-2)的堰口底部高于该回流堰口(2-3)底部,通过调整该出水堰(2-2)的堰口底部与回流堰口(2-3)的底部高低差可以调节回流量与污水处理时间,使水流通过多次循环处理后排放,实现多次循环的污水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脱氮功能的多循环式自回流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回流装置(1-3)是由回流槽(1-31)、反转漏斗(1-32)、浮球(1-33)及网兜(1-34)组成,所述的回流槽(1-31)的底部开孔并在该开孔处下设置翻转漏斗(1-32),在该翻转漏斗(1-32)下部设置所述的浮球(1-33),该浮球(1-33)被所述的网兜(1-34)罩住,从而可使生化处理区内处理后污水在水量调节区液位低时自行回流到该区内,在水量调节区液位高时不再回流,生化处理后污水全部进入沉淀区(3)。
4.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备脱氮功能的多循环式自回流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堰(2-2)的堰口断面、回流堰口(2-3)的断面分别为V字型及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环科宏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环科宏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15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膜法与超磁混凝组合的水处理工艺
- 下一篇:注射器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