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艺仿真花移花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11441.4 | 申请日: | 2015-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8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岳东;王程桂;葛辉;解相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 仿真 花移花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艺仿真花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艺仿真花移花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工艺仿真花成形系统通常需要经过制布、花片冲裁、搬运花片盒、热定型、出花、拢花、搬运成形花等多个步骤才能制成带有类鲜花纹络和三维结构的立体工艺仿真花花朵。
现有的工艺仿真花移花工序大多是手工完成的作坊式生产过程,存在人工成本高、耗时长、危险系数高、效率低等缺点。
通过移花机构将花片送至拢花机构,通过拢花机构将若干个带有纹络的立体工艺仿真花花片拢成一朵工艺仿真花。如何能够实现稳定地将花片移到热定型装置,且达到精确要求。因此设计一种应用于工艺仿真花产品的移花机构,且整体成本较低、设备简单、结构巧妙,是十分重要的。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花装置及其方法。设计了一种吸盘移花机构,可以快速可靠周期性地进行移花工作。
技术方案:一种工艺仿真花移花装置,包括三维驱动机构以及真空吸盘;三维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摆臂与吸盘连接架连接,真空吸盘通过吸盘连杆安装在吸盘连接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三维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机构以及相对于旋转驱动机构做升降运动的往复直线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往复直线驱动机构连接,往复直线驱动机构能够在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做旋转运动;而往复直线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则与摆臂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为减速电机组件,包括减速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往复直线驱动机构为双杆气缸;所述双杆气缸的气缸座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而双杆气缸的活塞杆则与摆臂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真空吸盘为三个。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仿真花移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减速电机组件通过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摆臂转动,将真空吸盘移到吸花工位;
步骤二:双杆气缸的活塞杆回缩,驱动摆臂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吸盘连杆及真空吸盘向下移动,使得真空吸盘到达指定位置,控制单元控制真空吸盘吸气将材料吸起,气缸伸长驱动摆臂带动真空吸盘连杆及真空吸盘向上移动使真空吸盘回到初始高度;
步骤三:电机组件通过减速电机输出轴驱动摆臂转动将真空吸盘及材料移到放花工位;
步骤四:控制单元使真空吸盘停止吸气将材料放入热定型装置。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三维驱动机构以及真空吸盘的配合,可以实现真空吸盘在吸花工位的吸花操作以及在热定型工位的放花操作,以完成花瓣从进花装置到热定型装置的转移,是工艺仿真花自动化生产的一个必要步骤。
另外,本发明通过对电机、气缸和真空吸盘的控制,可以反复完成吸花和放花的动作,周期性进行移花工作,可靠性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真空吸盘进行花瓣的转送,主要是能够满足花瓣的柔性特点的需求而提出。
附图说明:
图1工艺仿真花移花装置结构图
图2工艺仿真花移花装置吸花工位主视图
图3工艺仿真花移花装置放花工位主视图
图4工艺仿真花移花装置放花动作完成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花瓣过滤机构的结构图;
图中标号:1、真空吸盘;2、吸盘连杆;3、吸盘连接架;4、摆臂;5、双杆气缸杆;6、双杆气缸的气缸座7、减速电机的输出轴;8、减速电机组件;9、压花板;10、直线导轨;11、气缸;12、气缸固定板;13、气缸推板;14、吸花孔;15、挡杆穿行的通孔。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工艺仿真花移花装置,包括三维驱动机构以及真空吸盘;所述的三维驱动机构由联动的旋转驱动机构以及相对于旋转驱动机构做升降运动的往复直线驱动机构组成,如图1-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为减速电机组件,包括减速电机;所述往复直线驱动机构为双杆气缸;所述双杆气缸的气缸座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而双杆气缸的活塞杆则与摆臂连接;双杆气缸杆5、双杆气缸座6、减速电机输出轴处于同一个中心轴上,以达到电机转动时平衡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14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