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94639.6 | 申请日: | 2015-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8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寅;宋桂军;刘志明;贺安民;魏立科;付兴玉;张彬;李宏杰;肖剑儒;张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金玺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监测 工作面 顶板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综采工作面所在巷道对应的地表上设置多个测点,所述多个测点沿所述巷道的延伸方向呈线状分布,所述测点采集综采工作面顶板的下沉量,并将所述下沉量传送至监测工作站;
步骤b:在所述综采工作面所在的巷道上设置多个拾震器;
步骤c:在所述综采工作面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监测分站和第二监测分站,在所述综采工作面所在巷道对应的地表上设置第三监测分站;
步骤d:所述拾震器通过屏蔽电缆与所述第一监测分站、所述第二监测分站或所述第三监测分站连接,所述第一监测分站、所述第二监测分站和所述第三监测分站通过光纤与所述监测工作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测点之间的间距为15-3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拾震器包括多个固定式拾震器和多个可移动式拾震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式拾震器设置在所述巷道的基岩层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拾震器设置在所述综采工作面两侧的巷道侧壁上。
6.一种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工作站和设置在综采工作面所在的巷道上的拾震器,其中,
所述综采工作面所在巷道对应的地表上设置有测点,所述多个测点沿所述巷道的延伸方向呈线状分布,所述测点采集综采工作面顶板的下沉量,并将所述下沉量传送至所述监测工作站;
所述综采工作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监测分站和第二监测分站,所述综采工作面所在巷道对应的地表上设置有第三监测分站,所述拾震器通过屏蔽电缆与所述第一监测分站、所述第二监测分站或所述第三监测分站连接,所述第一监测分站、所述第二监测分站和所述第三监测分站通过光纤连接所述监测工作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测点之间的间距为15-30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拾震器包括固定式拾震器和可移动式拾震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式拾震器设置在所述巷道的基岩层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监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拾震器设置在所述综采工作面两侧的巷道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46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固定叶片的冷却结构
- 下一篇:软弱围岩隧道超前加强支护施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