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芯片检测的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87989.X | 申请日: | 2015-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5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丰顺;蔡雄辉;王沈;柳入华;杨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5/14 | 分类号: | C09K5/14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芯片 检测 界面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芯片检测的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厚度为300μm~600μm的涂层以及厚度为20μm~200μm的金属箔,所述涂层覆盖于所述金属箔的全部或者部分表面,所述涂层包括质量比为1:1~8:1的高导热填料以及高分子载体,所述高导热填料的尺寸为20nm~100μm,所述高分子载体为环氧树脂、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聚乙二醇、酚醛树脂以及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金属箔为铜箔、铜合金箔、铝箔、铝合金箔、镍箔或镍合金箔;
所述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导热填料与高分子载体以1:1~8:1的比例混合,并在有机溶剂中均匀分散,制得导热涂料;所述高导热填料为碳、铜、银、氮化铝、氮化硼、碳化硅、氧化铝以及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尺寸为20nm~100μm,所述高分子载体为环氧树脂、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聚乙二醇、酚醛树脂、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导热涂料涂覆于厚度为20μm~200μm的金属箔表面,在40℃~80℃中加热使得所述有机溶剂完全挥发且所述高分子载体交联化,在金属箔表面形成厚度为300μm~600μm的均匀涂层,即制备得到所述热界面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填料的材料为银粉、铜粉或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中所述高导热填料与所述高分子载体的质量比为4:1~6: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界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还包括占所述涂层总质量0.5%~15%的压敏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导热填料与高分子载体以1:1~8:1的比例混合,并在有机溶剂中均匀分散,制得导热涂料;所述高导热填料为碳、铜、银、氮化铝、氮化硼、碳化硅、氧化铝以及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尺寸为20nm~100μm,所述高分子载体为环氧树脂、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聚乙二醇、酚醛树脂、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导热涂料涂覆于厚度为20μm~200μm的金属箔表面,在40℃~80℃中加热使得所述有机溶剂完全挥发且所述高分子载体交联化,在金属箔表面形成厚度为300μm~600μm的均匀涂层,即制备得到所述热界面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甲苯、二甲苯或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热界面材料在电子芯片热稳定性能的检测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798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