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路脉冲激光器驱动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65100.8 | 申请日: | 2015-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1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 发明(设计)人: | 纪亚飞;赵柏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S5/042 | 分类号: | H01S5/04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激光器 驱动 芯片 | ||
一种双路脉冲激光器驱动芯片,包括:内部振荡源、选择通道、第一施密特触发器、第二施密特触发器、第一驱动单元、第一MOS管、第三施密特触发器、第四施密特触发器,该第四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与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单元,该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和第二MOS管,本发明集成了多种功能性部件,实现了用单一芯片驱动脉冲激光器。封装后的芯片面积仅为5mm*5mm,裸片面积仅为3mm*3mm。面积比原模块缩小61%。仅需外接3个电阻就可以驱动脉冲激光器。电阻电容数目比原来减少62%。使用该芯片可以大大缩小激光器驱动电路的体积,同时由于电路的集成化设计也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是一种脉冲激光器的驱动芯片,可用于激光测距、激光通信、激光制导等多个领域。
背景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可靠性高等优点,随着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驱动装置的小型化、集成化设计是减小系统体积、优化系统性能的重要的方向。
目前脉冲激光器的驱动电路均采用多种芯片于PCB板上搭建实现,国内研究领域并未出现单一芯片能直接驱动脉冲激光器。
参阅图10,图10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该模块于PCB上实现,包括3个SOIC封装的芯片、4个电阻和4个电容等。其中3个芯片均为SOIC封装,面积为4mm*5mm,电阻电容封装均为0603,整体模块的面积达13mm*13mm,该模块面积较大,且外接的电阻电容数目太多,不适应半导体激光器系统小型化集成化的需求。
本发明集成了多种功能性部件,实现了用单一芯片驱动脉冲激光器。封装后的芯片面积仅为5mm*5mm,裸片面积仅为3mm*3mm。面积比原模块缩小61%。仅需外接3个电阻就可以驱动脉冲激光器。电阻电容数目比原来减少62%。使用该芯片可以大大缩小激光器驱动电路的体积,同时由于电路的集成化设计也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激光器驱动电路体积较大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一款驱动芯片,实现用单一芯片驱动脉冲激光器,从而缩小整个激光器驱动电路的体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路脉冲激光器驱动芯片,包括:
一内部振荡源;
一选择通道,该选择通道11的输入端与内部振荡源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施密特触发器,其输入端与选择通道的输出端连接;
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
一第二施密特触发器,该第二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与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与第一电容之间连接有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此第一电阻为外接可调电阻;
一第一驱动单元,该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
一第一MOS管,该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漏极与电源之间连接有一第一激光二极管,其中第一MOS管和第一激光二极管为外部连接;
一第三施密特触发器,其输入端与选择通道的输出端连接;
一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三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
一第四施密特触发器,该第四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与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该第四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与第二电容之间连接有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此第二电阻为外接可调电阻;
一第二驱动单元,该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51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型电缆折弯装置
- 下一篇:一种TO-CAN封装的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