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和养胃型古方凉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8771.1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9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圣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家里人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06;A23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和 养胃 古方 凉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温和养胃型古方凉茶。
背景技术
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喉咙疼痛等症状普通下火凉茶因其寒凉特性,多喝容易伤及脾胃,影响健康。凉茶历史悠久,是因为凉茶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广东、香港、澳门地区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凉茶是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为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除了清热解毒外,凉茶还可去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还可治目赤头痛、头晕耳鸣、疔疮肿毒和高血压。
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上火咽喉不适。现很多清热降火的茶由于不经过粉碎或粉碎过粗,那么生物活性物质在冲泡饮用时不易析出,作用虽然可以持久但清热降火效果不理想,而如果粉碎过度过细,则冲泡时有效成份释放过快,降火在短时间内降的很明显,但却容易出现降火反复波动,达不到全天降火稳压的目的。而简单的研磨过筛出来的是粗细不均而且在研磨过程中,重金属容易超标。
在天气偏湿地区,人们体内很容易患有湿气,尤其在夏天,体内的湿气一般都会加重,此时人们极度需要一种清热祛湿凉茶来预防或诊治,如果有湿气就到医院诊治不仅浪费钱,而且会加重医疗系统的压力,所以急需有一种通过调理的手段来清热祛湿。凉茶能清热去毒、消炎去湿、治疗感冒等作用,是一种在中国南方(广东、福建等地)流行的一种饮料,取材自多种所在地唾手可得的药草组合而成的饮料。因此民间流行以药性寒凉,消暑解热的中草药,熬水来喝。但是凉茶都具有寒败性,经常饮用对胃损害较大,体质偏寒凉的不宜多饮,孕妇和儿童也不宜喝凉茶。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和养胃型古方凉茶,其原料简单,成本低廉,适合穷困人家及偏远地区的人们服用;本发明清热祛湿凉茶以调理为主,具有清热祛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健脾祛暑、驱胃寒等功效;并以薏苡仁、茯苓、水苏糖,以及具备多重保健功效的白茅根、罗汉果、淡竹叶、菊花,预防上火,调理肠胃,配方温和不寒凉,适合男女老少长期饮用;且避免了如现很多清热降火的茶由于不经过粉碎、粉碎过粗或粉碎过渡的现象发生,使得生物活性物质在冲泡饮用时易析出,作用持久、清热降火效果理想,同时也避免了因研磨过筛出来的茶是粗细不均而导致的重金属容易超标现象发生。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温和养胃型古方凉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薏苡仁8-20份、茯苓10-16份、水苏糖2-8份、白茅根8-30份、罗汉果5-10份、淡竹叶8-24份、菊花20-30份、茶叶4-12份。
进一步地,所述凉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薏苡仁8-12份、茯苓10-12份、水苏糖2-4份、白茅根15-20份、罗汉果5-7份、淡竹叶10-18份、菊花20-24份、茶叶6-8份。
进一步地,所述凉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薏苡仁9份、茯苓12份、水苏糖4份、白茅根20份、罗汉果5份、淡竹叶14份、菊花22份、茶叶6份。
进一步地,所述凉茶还包括护色剂和防腐剂,所述护色剂为1-4份的维生素C;所述防腐剂为0.8-2.4份的山梨酸钾。
进一步地,所述凉茶是通过以下制备方法获得:
①净选:分别对选取的薏苡仁、茯苓、白茅根、罗汉果、淡竹叶、菊花、茶叶进行净选,除去霉烂、虫蛀、砂石杂质,并将罗汉果破碎;
②清洗:用饮用水对净选后的薏苡仁、茯苓、白茅根、淡竹叶、菊花分别清洗,单次洗涤时间小于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家里人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家里人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87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通道换热器
- 下一篇:多冷库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组制冷量变量输出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