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麦冬果味软糖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6828.4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1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志荣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3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麦冬 果味 软糖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麦冬果味软糖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性微甘味苦,寒。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本草汇言》: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也。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此皆心肺肾脾元虚火郁之证也。然而味甘气平,能益肺金,味苦性寒,能降心火,体润质补,能养肾髓,专治劳损虚热之功居多。如前古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等疾,则属劳损明矣。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咳嗽、肺结核。
麦冬虽然营养价值高,但生长周期短,不易贮存,用于加工麦冬果味软糖不仅营养价值含量高,老少皆宜,且有保健之功效,又提高其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麦冬不易贮存的问题,提供一种麦冬果味软糖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麦冬果味软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麦冬粉,川牛膝粉,赤小豆,灵芝提取液,刀豆粉,沙棘汁,果胶,红糖,果葡糖浆,香草香精为原料配方,主要加工工艺流程是果胶→切碎→浸泡→溶解→熬煮→混合→冷却→浇模→成型→烘干,具体操作步骤为:
(1)原料处理:将果胶切成小碎粒,投入15倍85℃的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将红糖、果葡糖浆加水溶解的混合糖液加入,在112℃熬制,熬到固形物为42%即可,降温到55℃;
(2)混合:将麦冬粉、川牛膝粉,赤小豆粉,刀豆粉投入6倍水中,放入沸水浴中糊化35min,保温18min,充分混合后冷却到55℃,加入灵芝提取液、沙棘汁和才、香草香精,搅拌均匀;
(3)冷却、注模:待冷却到45℃时,倒入23℃的模内成型并让其自然冷却;
(4)烘干:将冷却到室温的糖块放入烘箱内,采用78℃烘55min,后在45℃下烘12h,使糖块水分在3-5%即可;
(5)包装:用糖纸包装后即为成品。
有益效果:本发明产品香甜味浓,口感细腻、柔和,甜而不腻,具有麦冬清香甘甜的风味。本产品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不仅营养丰富,酸甜爽口,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治坏血病,还具有软化血管和防癌抗癌的功效,是一种经济实惠、绿色健康的保健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麦冬果味软糖的加工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
(1)原料处理:将明胶切成小碎粒,投入12倍85℃的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将麦芽糖、果葡糖浆加水溶解的混合糖液加入,在108℃熬制,熬到固形物为80%即可,降温到90℃;
(2)混合:将麦冬粉、紫薯粉、菊芋粉投入7倍水中,放入沸水浴中糊化40min,保温20min,充分混合后冷却到60℃,滴入柠檬香精和醋栗汁,搅拌均匀;
(3)冷却、注模:待冷却到50℃时,倒入40℃的模内成型并让其自然冷却;
(4)烘干:将冷却到室温的糖块放入烘箱内,采用70℃烘3h,后在45℃下烘12h,使糖块水分在18%即可;
(5)包装:用糖纸包装后即为成品。
实施例2:
一种麦冬果味软糖的加工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
(1)原料处理:将果胶切成小碎粒,投入10倍100℃的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将红糖、淀粉糖浆加水溶解的混合糖液加入,在110℃熬制,熬到固形物为78%即可,降温到92℃;
(2)混合:将麦冬粉、灵芝粉、茯苓粉投入12倍水中,放入沸水浴中糊化45min,保温10min,充分混合后冷却到80℃,滴入玫瑰香精和糖椰子汁,搅拌均匀;
(3)冷却、注模:待冷却到70℃时,倒入62℃的模内成型并让其自然冷却;
(4)烘干:将冷却到室温的糖块放入烘箱内,采用70℃烘50min,后在40℃下烘11h,使糖块水分在12%即可;
(5)包装:用糖纸包装后即为成品。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志荣,未经胡志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6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一体化的电流互感器
- 下一篇: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器身及其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