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松新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49938.8 申请日: 2015-11-05
公开(公告)号: CN105384717B 公开(公告)日: 2018-11-23
发明(设计)人: 吴红华;徐砚通;高秀梅;陈应鹏;王忠平;应树松;刘艳庭;朱彦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C07D317/06 分类号: C07D317/06;C07D493/04;C07C45/78;C07C45/79;C07C45/80;C07C49/733;C07C407/00;C07C409/14;A61K31/357;A61K31/122;A61K31/327;A61P25/22;A61P25/
代理公司: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代理人: 李蕊
地址: 300193 ***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甘松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甘松新酮及其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从败酱科甘松属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 l.)的根茎中分离纯化而得,具有5‑羟色胺转运体(SERT)调节活性,可在制备用于抗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药物方面进行应用、以及药物成瘾性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疾病的治疗药物制备方面进行应用,具有重要的药物开发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是甘松新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5-羟色胺转运体(SERT)是一种对5-HT有高度亲和力的跨膜转运蛋白,约含630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基因(SLC6A4)分别位于7号和11号染色体上,由跨度约为35kb的14个外显子组成。SERT蛋白包含12-13个跨膜区,N端及C端位于胞质中,靠近N端处有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结合位点,在第三与第四跨膜区之间有一位于细胞外的环状部分,是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

SERT属于Na+/Cl-依赖型转运蛋白,主要位于5-HT能神经元。SERT从神经突触间隙中重新摄取5-HT进入突触前神经元,直接影响突触间隙5-HT浓度,改变突触后受体介导信号的量和作用持续时间。此外,发现SERT在胎盘组织、骨髓、肾、肺、心、肾上腺、肝、甲状旁腺、甲状腺、胰腺和小肠等器官亦有分布,提示SERT参与多种生理功能。

SERT是转运5-HT的重要分子,与情绪、食欲、睡眠、记忆、学习等许多生理心理功能相关,SERT及5-HT表达改变可引起焦虑、抑郁、强迫症、恐惧症,甚至精神分裂症,并与药物成瘾性密切相关;此外,发现SERT在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临床上慢传输性便秘、肠道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胀等胃肠功能性疾病,采用针对SERT的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物取得了疗效。

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是败酱科甘松属植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的功效,甘松已经报道的生物活性包括(1)作用于神经系统,如抗抑郁、镇静和抗惊厥、抗帕金森和记忆恢复;(2)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如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血管损伤;(3)作用于呼吸系统,如增强耐缺氧能力;(4)抑菌;(5)抗肝损伤等。甘松主要成分之一甘松新酮,也是甘松特有的化学成分,具有降血压、抗癫痫、中枢抑制作用、抗抑郁、促神经生长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甘松中存在一系列甘松新酮衍生物,包括环氧化产物、过氧五元环开环产物等,特别是少量或微量成分鲜有报道,生物活性及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发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甘松新酮类化合物——甘松新酮及其衍生物,具体为:甘松新酮、1(10)-环氧甘松新酮、甘松新酮二醇、甘松双酮A和甘松过氧酮A。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甘松新酮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甘松新酮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甘松新酮及其衍生物,为甘松新酮、1(10)-环氧甘松新酮、甘松新酮二醇、甘松双酮A和甘松过氧酮A,具有下述结构式(I)式:

其中,A:甘松新酮[1(10)-en-9-oxo-7β,11-cycloperoxo-];B:1(10)-环氧甘松新酮[1(10)-epoxy-9-oxo-7β,11-cycloperoxo-];C:甘松新酮二醇[1(10)-en-9-oxo-7β,11-diol-];D:甘松双酮

A[1(10)-en-7,9-dioxo-11-ol-];E:甘松过氧酮

A[1(10),8(9)-diene-7-oxo-9-hydroperoxy-11-o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9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