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多机冗余方式对车站进行监控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41031.7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2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庆;万思军;廖常斌;刘见;刘东海;宋艳荣;褚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冗余 方式 车站 进行 监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用多机冗余方式对车站进行监控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应用于轨道交通监控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数据处理单元获取将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作为备用数据处理单元的N个车站的数据信息;第一数据处理单元确定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处于非主用状态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更新为第二车站的主用数据处理单元,并根据第二车站的数据信息,对第二车站进行监控。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一个数据处理单元中部署多个车站的数据信息,在无需大量追加硬件投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机冗余的效果,有效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多机冗余方式对车站进行监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承担着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和车站电力、环控、信号、火灾报警等多个子系统设备进行监控的重大任务,是地铁正常运营和救灾指挥的基本保证,涉及到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因此,综合监控系统的保护机制非常重要,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针对综合监控的核心实时数据库系统,行业内主流采用双机冗余的方式,在单服务器上运行的实时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之后,热备的备服务器上的实时数据库系统可以升级为主,对外提供服务。
这种双机冗余的机制,可以有效保障单点故障发生时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但是在我国南方曾发生过由于机房温度过高,车站内两台服务器同时宕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双机冗余就不能满足异地容灾的要求了。于是行业内也出现了部分厂家提供的多机冗余方案,但是由于其关键技术实现的原因,此类多机冗余方案在故障隔离的前提下,要想实现多机冗余,必须追加价格昂贵的服务器硬件资源,最终业主无法接受此类方案。
综上,由于多机冗余技术可以让中心、备用中心或其他车站的服务器接管故障车站服务器的功能,同时提供异地容灾功能,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从而,目前亟需一种不追加硬件投入,又切实可行的多机冗余方案来实现对车站的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多机冗余方式对车站进行监控的方法及装置,用以提供一种不追加硬件投入,又切实可行的多机冗余方案来实现对车站的监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机冗余方式对车站进行监控的方法,应用于轨道交通监控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监控系统包括:中心管理系统以及所述中心管理系统控制下的M个车站系统,M≥1,所述中心管理系统中设置有中心数据处理单元,所述车站系统中设置有车站数据处理单元;该方法包括:
第一数据处理单元获取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作为备用数据处理单元的N个车站的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为所述中心数据处理单元或者所述第一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其中,1≤N≤M;所述N个车站为M个车站中的任意N个车站;第一车站为M个车站中的除所述N个车站以外的车站;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确定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处于非主用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更新为所述第二车站的主用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车站为所述N个车站中的任一车站;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车站的数据信息,对所述第二车站进行监控。
较佳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获取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作为备用数据处理单元的N个车站的数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向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作为备用数据处理单元的N个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发送增量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接收所述N个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增量请求消息发送的增量数据。
较佳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向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作为备用数据处理单元的N个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发送增量请求消息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10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