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多机冗余方式对车站进行监控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41031.7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2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庆;万思军;廖常斌;刘见;刘东海;宋艳荣;褚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冗余 方式 车站 进行 监控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采用多机冗余方式对车站进行监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轨道交通监控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监控系统包括:中心管理系统以及所述中心管理系统控制下的M个车站系统,M≥1,所述中心管理系统中设置有中心数据处理单元,所述车站系统中设置有车站数据处理单元;该方法包括:
第一数据处理单元获取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作为备用数据处理单元的N个车站的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为所述中心数据处理单元或者第一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其中,1≤N≤M;所述N个车站为M个车站中的任意N个车站;第一车站为M个车站中的除所述N个车站以外的车站;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确定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处于非主用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更新为所述第二车站的主用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车站为所述N个车站中的任一车站;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车站的数据信息,对所述第二车站进行监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获取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作为备用数据处理单元的N个车站的数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向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作为备用数据处理单元的N个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发送增量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接收所述N个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增量请求消息发送的增量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向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作为备用数据处理单元的N个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发送增量请求消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按照设定周期向所述N个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发送整表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接收所述N个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整表请求消息返回的整表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按照设定周期接收所述N个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返回的整表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主用状态为备用状态;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确定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处于非主用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更新为所述第二车站的主用数据处理单元,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接收所述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为所述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在接收到由主用状态切换为备用状态的切换命令后发送的;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的增量数据和所述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的切换后的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切换后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切换后的状态为备用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更新为所述第二车站的主用数据处理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站还包括除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以外的备用数据处理单元;
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接收所述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及所述除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以外的备用数据处理单元发送的组播消息;所述组播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及所述除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以外的备用数据处理单元处理第一进程的优先级;所述第一进程为所述第二车站系统待处理的进程;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获取自身处理所述第一进程的优先级;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将自身处理所述第一进程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车站系统的车站数据处理单元及所述除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以外的备用数据处理单元处理所述第一进程的优先级进行比较,在确定自身处理所述第一进程的优先级最高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进程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至少反馈给第二车站的主用数据处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103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