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干槽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2023.6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3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湘杰;李伟峰;翟晖;李次会;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4/10 | 分类号: | A61L24/10;A61L24/08;A61L24/06;A61L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干槽症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干槽症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准纳米级生物活性矿物质粉体5~25份、可吸收生物高分子材料10份,医用海绵8~30份;所述可吸收生物高分子材料选自透明质酸钠、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海藻酸盐、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物活性矿物质粉体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SiO245~61%,CaO17~27%,Na2O19~25%,P2O52.6~6%;其粒径范围小于90um,其中,含有孔径在100~900nm范围内的准纳米级颗粒0.1~20.0wt%。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护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干槽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牙拔除术是牙槽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术,拔牙原因最多的是龋齿、牙周炎。下颌最后一个磨牙阻生,常有牙龈盖覆,在牙龈与牙冠面之间形成一个深袋,易储存细菌与食物,引起冠周炎,并反复发作,为根除其痛苦,常需于炎症消退后拔牙。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牙齿整齐、美观,为使前牙排齐而拔除一、二个前磨牙做减数拔牙,是矫正上前牙列不齐的常用方法之一。
拔牙创是拔牙后形成的创面。拔牙后拔牙创内充满血液,约15分钟即可开始形成血凝块,数小时后牙龈组织收缩,使拔牙创口变小,24小时后血凝块逐渐有结缔组织长入,3~4天后牙龈上皮由周围向血凝块表面生长并完全覆盖,2周后逐渐有骨组织生长。目前拔牙后容易形成的常见的并发症为干槽症,干槽症是拔牙创急性感染的另一种类型,以下颌后牙多见,特别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生率依次为: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其他牙少见,前牙发生率最低。在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翻瓣去骨拔牙手术,其创口的疼痛2~3天后会逐渐消失。如果拔牙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则可能发生了干槽症。临床检查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呈灰白色。在牙槽窝壁覆盖的破死物有臭味,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并有锐痛。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张口无明显受限,下颌下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干槽症与口腔手术后感染有关,一旦发生干槽症,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以及隔离外界对牙齿槽窝的刺激,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目前口腔临床治疗干槽症方法是在阻滞麻醉下,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在牙槽窝内放入碘仿纱条。为防止碘仿纱条脱落,还可将牙龈缝合固定一针,1~2周可愈合,8~10天后可取出碘仿纱条,此时牙槽窝骨壁上已有一层肉芽组织覆盖,并可逐渐愈合。但碘仿用于干槽症治疗,一方面碘仿本身有刺激性味道,置于口腔中味道更加明显,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感受;另一方面,碘仿有一定毒性,在口腔内使用具有潜在风险。
医用海绵为聚乙烯醇(PVA)制成,聚乙烯醇泡沫海绵由于具备优异的吸水性,吸水后质地柔软且有较好的耐热、耐磨性,因此可应用于医用卫生材料。采用PVA海绵作为材料主体,聚乙烯醇多孔材料可以复合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生物活性材料以及抗菌成分,得到新型的止血抗感染敷料。医用海绵用于止血时,具有以下优点:1.医用海绵具有高吸水性,其吸收液体可达自身重量的数倍以上,因此医用海绵止血效果良好,可替代传统的纱布等止血材料。2.医用海绵用于填塞腔体及伤口时,由于其吸液后迅速膨胀为具有高弹性的海绵体,依填塞部位形状充满腔体(如拔牙创,鼻腔等),可提供均匀的支撑和压迫,不留死腔,从而达到最佳止血效果,同时防止外界液体进入腔体。3.医用海绵吸液后质地柔软,生物相容性好,不会产生排异反应。4.此外由于医用海绵填塞前体积小,质地柔软,易于放置,其填塞及抽出时对黏膜的损伤轻、痛苦小。医用海绵是由高膨胀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有高度的亲水性,吸收液体后可迅速膨胀,可放置时间最长,可达7天左右。5.医用海绵内可以加入其他添加剂或注入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20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