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判别车辆上下匝道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26840.0 | 申请日: | 2015-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3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路绪海;杨迪;马怡安;王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21/34 | 分类号: | G01C21/3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剑波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样周期 匝道 加速度传感器 角速度传感器 方法和装置 方向传感器 匝道入口 监听 坡度 预定频率检测 车辆通过 车辆行进 动态导航 交通模型 角度偏转 匹配结果 移动终端 预定门限 预先存储 匝道出口 准确信息 高架路 传感器 匹配 关联 记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判别车辆上下匝道的方法和装置。其中移动终端在车辆行进路径上,以预定频率检测车辆与最近匝道入口之间的距离,若距离小于预定门限,则启动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以进行监听,加速度传感器以预定的采样周期生成加速度值,角速度传感器以预定的采样周期生成角速度值,方向传感器以预定的采样周期生成坡度值,当车辆通过与所述最近匝道入口相关联的匝道出口时,关闭各传感器以停止监听,将记录的加速度值、角速度值和坡度值与预先存储的交通模型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确定车辆是否上下匝道。通过利用车辆的加速度、角度偏转等特征直接、明确地判断车辆是否上下高架路,从而为动态导航提供准确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判别车辆上下匝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车辆使用导航软件时,如果车辆沿着城市高架路行驶,难以区分车辆在高架路上方行驶还是在高架路下方行驶,经常导致导航路线错误。如图1所示,车辆通过上匝道进入高架路行驶,但由于导航软件无法确认车辆已进入高架路行驶,仍为用户提供车辆在高架路下方行驶的路径,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现有的方法是根据行车轨迹,在上个路口的转弯特征,判别车辆是否可能上下高架路,此方法适应范围小,且是事后判定,应用价值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判别车辆上下匝道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利用车辆的加速度、角度偏转等特征直接、明确地判断车辆是否上下高架路,从而为动态导航提供准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判别车辆上下匝道的方法,包括:
在车辆行进路径上,以预定频率检测车辆与最近匝道入口之间的距离;
若距离小于预定门限,则启动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以进行监听;
加速度传感器以预定的采样周期生成加速度值,角速度传感器以预定的采样周期生成角速度值,方向传感器以预定的采样周期生成坡度值,并记录生成的加速度值、角速度值和坡度值;
当车辆通过与所述最近匝道入口相关联的匝道出口时,关闭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以停止监听;
将记录的加速度值、角速度值和坡度值与预先存储的交通模型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确定车辆是否上下匝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匹配结果确定车辆是否上下匝道后,还包括:
根据车辆当前位置和目的地,并结合相应路网,重新计算行驶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记录的加速度值、角速度值和坡度值与预先存储的交通模型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确定车辆是否上下匝道的步骤包括:
将记录的加速度值、角速度值和坡度值与预先存储的上匝道模型进行匹配;
若匹配度大于预定的上匝道匹配度门限,则确定车辆通过匝道进入高架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匹配度不大于预定的匹配度门限,则将记录的加速度值、角速度值和坡度值与预先存储的下匝道模型进行匹配;
若匹配度大于预定的下匝道匹配度门限,则确定车辆通过匝道离开高架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记录生成的加速度值、角速度值和坡度值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生成的加速度值、角速度值和坡度值是否属于预定的范围区间;
若所生成的加速度值、角速度值和坡度值属于预定的范围区间,则记录生成的加速度值、角速度值和坡度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判别车辆上下匝道的装置,包括距离检测单元、传感器控制单元、记录单元、匹配单元、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68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