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煤灰和聚氯乙烯回收料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23867.4 | 申请日: | 2015-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7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 发明(设计)人: | 方斌正;曹建伟;张伟;王习东;李慧;韩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佳运通智能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91/06;C08L23/06;C08K13/02;C08K3/36;C08K3/22;C08K5/09;B29C48/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3 | 代理人: | 雒纯丹 |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 聚氯乙烯 回收 复合材料 及其 制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粉煤灰和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采用含有下述组分的原料制成:粉煤灰60‑85重量份,聚氯乙烯回收料13‑37重量份,稳定剂0.5‑2重量份,第一润滑剂0.1‑1重量份,和第二润滑剂0.1‑1重量份;其中,所述第一润滑剂选自硬脂酸或硬脂酸醇、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锌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第二润滑剂选自石蜡、聚乙烯蜡、聚丙烯蜡或氧化聚乙烯蜡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产品附加值高,废物:粉煤灰和废旧PVC利用比例为97‑99.3%,可获得良好的环保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主要是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粉煤灰和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产量约占燃煤总量的5~20%。我国粉煤灰年排放量约5亿吨,目前我国粉煤灰堆放量20亿吨以上,储灰场占用土地约4×104km2,这不仅严重污染环境,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硅铝氧化物,如果将粉煤灰中的主要成分加以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目前已有掺杂粉煤灰制备轻质材料、耐火材料、隔热保温材料、建筑材料、日用陶瓷材料等技术应用,但是对粉煤灰进行高附加值利用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聚氯乙烯(PVC)树脂是由氯乙烯(VC)单体聚合而成的热塑性高聚物,是世界上四大通用塑料之一,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材料等各个领域。传统板材的制备工艺如图1所示:先将原料筛分进行预处理后,按设计的配方准确称量各种物料组分,之后进行配料混合、通过上料机进行上料、转入挤出机挤出、定径、成型、冷却、牵引、切割等板材制备工序,最终得到板材成品。据推算,我国PVC的需求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PVC的大量使用必然也导致大量废品的产生,这些废品污染着河流、湖泊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PVC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环保问题,而且可以缓解资源紧缺的压力,尤其在PVC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的今天,其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粉煤灰和废旧PVC的污染问题,如何综合利用这些粉煤灰和废旧PVC,使之变废为宝,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材料领域科研人员和环境保护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目前关于利用粉煤灰和工业PVC制备复合材料的专利已有报道,特别是制备的仿木、石塑地板已逐渐在建材领域得到应用。胡勇(中国专利,CN201410521956.6,一种粉煤灰复合地板)公开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和PVC制备复合地板的方法,其废物(粉煤灰)利用比例为67%~68%;于德胜(中国专利,CN201010281212.3,一种石塑仿木地板及其加工方法)公开了一种石塑仿木地板及其加工方法,其废物(废旧PVC粒料)利用比例为24.9%-68.3%;倪雨舒(中国专利,CN201410064742.0,一种粉煤灰板材)公开了一种粉煤灰板材,其废物(粉煤灰)利用比例为42%~56%;王习东等(中国专利,CN201410114555.9,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仿木地板的方法)公开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仿木地板的方法,其废物(粉煤灰)利用比例为86%~9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述利用粉煤灰和工业PVC制备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1)原料成本高;(2)产品附加值低;(3)生产工艺复杂;(4)废物利用比例低;(5)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加入了多种辅料使产品回收利用率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废旧PVC,通过科学配比合理工艺制备板材,使其原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附加值高,产品可回收再利用,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佳运通智能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佳运通智能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38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