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中利用双天线克服远近效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1431.1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8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沈兵;李晶;于渊;卢红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国交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9/25 | 分类号: | G01S19/25;G01S1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001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地基 增强 系统 利用 天线 克服 远近 效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中利用双天线克服远近效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卫星事业的不断发展,伪卫星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伪卫星技术是Beser和Parkinson于1982年提出的,它是由安装在飞机或地面上的GNSS导航信号发射机来代替或者辅助GNSS卫星,实现导航定位功能。在战场环境中卫星信号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或在城市峡谷和山区当卫星的可见性受到抑制时,为使用户接收机仍能有较高的可用性和导航定位精度,可采用伪卫星技术。
利用伪卫星技术一个必须克服的问题就是远近干扰问题,GNSS信号发射机相对于地面接收机的距离非常大,20000km以上,并且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从不同的卫星到达接收机的信号功率是相当的,最大的功率差是20%,是一种远域情况,当前的GNSS接收机都是基于接收信号之间没有大的功率差设计的。但是,伪卫星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相对卫星要小得多,因此伪卫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变化的相对值也要大得多,这样就造成伪卫星信号接收功率有很大变化,是近域情况。如果不能采取一些技术来消除远近效应,将会缩小伪卫星可定位区域,减小了伪卫星系统的可用性。
Klein和Parkinson在1984年提出可能解决远近效应的三种方法:(1)采用一定的占空比以脉冲的方式发射伪卫星信号;(2)发射频率与GPS的L1有一定的频偏,但是与其保持在同样的波段;(3)使用比GPS码序列更长的编码,目前对于以上几种方法国外已有研究,研究结果说明,对于(2),(3)类方法需要对现有接收机结构设计进行大得改变,使接收机结构变得复杂。(1)类方法对于信干比只能得到非常有限的改善,并需要对伪卫星结构进行改变。为此寻求一种不对现有接收机结构设计进行改变,而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有必要的。
在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中,引起远近效应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GNSS卫星到达用户接收机的距离普遍要比伪卫星到达用户接收机的距离大很多,从而导致GNSS卫星发射信号到达接收机的平均功率比伪卫星信号到达接收机的平均功率小得多,较强的伪卫星信号对GNSS卫星产生阻塞式干扰;二是由于某一颗伪卫星距离用户接收机较近,从而导致该伪卫星对其他较远伪卫星信号接收处理产生干扰。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克服远近效应,提高可用性的空间飞行器导航定位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中利用双天线克服远近效应的方法,包括:
步骤1、将两个天线分别置于飞行器上端和下端,利用飞行器本身对信号的遮挡作用,从上下两个空间分别接收GNSS卫星信号和伪卫星信号并对信号分别进行射频前端处理;
步骤2、对伪卫星信号进行检测,通过对强伪卫星信号进行抑制来消除伪卫星之间远近效应;
步骤3、捕获和跟踪GNSS卫星信号和伪卫星信号,并采用双天线导航定位方法实现对导航电文进行解析与位置解算。
所述步骤1中通过独立的射频前端的不同的增益控制,来实现减小射频前端AD后的伪卫星与GNSS卫星的信号功率差异,为后端捕获跟踪做了初期准备。
所述步骤2中首先对于数字中频信号通过一个高门限的捕获跟踪通道来检测是否存在较强的伪卫星信号,如果不存在则表明没有远近效应存在,让信号正常通过进入普通信号的捕获跟踪通道;如果检测通道中出现捕获跟踪锁定,则从检测通道中获取强信号伪卫星的幅度、频率、相位,再从本地产生强伪卫星信号,与原来中频信号进行部分抵消,减弱较强伪卫星信号的功率。
所述双天线导航定位方法包括:
步骤301、确定双天线之间的直线距离、双天线各自空间坐标、以及上天线相对于下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并建立双天线坐标转换关系方程;
步骤302、将飞行器运行中的俯仰角、横滚角和航向方位角与步骤301所建立的双天线坐标转换关系方程相结合,并结合下天线在地球坐标系下对应纬度和经度,确定站心坐标系与地球坐标系的转化关系,实现导航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由于伪卫星距离近的远近效应问题,提高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的可用性,又能够充分利用伪卫星和GNSS卫星资源,在GNSS卫星受到干扰的时候可以完全依赖伪卫星实现导航定位,在伪卫星距离太远或遮挡不可用时仍能利用GNSS卫星为飞行器定位导航,提高了导航系统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中双天线接收技术原理框图;
图2射频前端工作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国交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交通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国交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14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1S 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他波的类似装置
G01S19-00 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利用这种系统传输的信号确定位置、速度或姿态
G01S19-01 .传输时间戳信息的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例如,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或GALILEO
G01S19-38 .利用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传输的信号来确定导航方案
G01S19-39 ..传输带有时间戳信息的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例如GPS [全球定位系统], GLONA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或GALILEO
G01S19-40 ...校正位置、速度或姿态
G01S19-42 ...确定位置